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7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系统科学   70篇
丛书文集   364篇
教育与普及   1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篇
现状及发展   46篇
综合类   714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淡竹叶中茶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淡竹叶为原料,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条件。探讨了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相应的提取条件;对微波功率、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级数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按照GB/T8313-2002标准,用UV-9200型分光光度计对茶多酚的吸光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提取得到的茶多酚收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从淡竹叶中提取茶多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淡竹叶在60%乙醇溶液中浓度为0.125g/mL,3级提取,提取功率320W,提取时间4min。此条件下茶多酚收率为1.43%。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中和沉淀法合成了球型、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硼酸钙润滑油添加剂,利用XRD、SEM对其结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将添加剂样品均匀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成品油,静置观察考查了润滑油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利用重负荷车辆与工业齿轮油中试验检验了润滑油的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硼酸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受森林地区复杂地形和植被冠层结构的影响,基于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森林地区雪深反演精度普遍较低的问题,在代表性半经验雪深反演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森林气象站观测数据建立了中国东北森林地区半经验雪深反演优化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森林植被介电常数随气温变化的特性,使森林地区的雪深反演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其他代表性半经验雪深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Root-Mean-Square Error)平均减小了2.3 cm,偏差(Bias)平均减小了3.7 cm,相关系数(R)平均提升了0.11;与常用的机器学习雪深反演算法对比,该算法的RMSE平均减小了2.17 cm, Bias平均减小了1.67 cm,R平均提升了0.22。  相似文献   
994.
活性炭对萘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煤质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萘溶液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萘的吸附量随着萘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呈略下降趋势,且温度对吸附影响并不大;溶液pH值对活性炭的吸附量影响也不明显;对萘吸附在30min内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较大,约为200mg/g;由吸附等温公式拟合结果显示为物理吸附,吸附能力顺序为:酸碱改性活性炭〉酸改性活性炭〉未改性活性炭。此外,还考察了用无水乙醇对吸附萘达饱和的未改性活性炭洗脱效率与时间的关系,浸泡90min,洗脱率达98%。  相似文献   
995.
PAC-SBR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AC-SBR组合工艺处理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该工艺对CODcr, BOD,NH3-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Cr,BOD5,NH3-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89.45%,93.21%,80.77%.其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的Ⅱ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6.
生物炭及其固定化微生物对垃圾堆肥的除臭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变废为宝,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利用廉价生物质废弃物,采用微波热解制备出了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生物炭,并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垃圾填埋场中筛选出一株除臭细菌Pl-1, 经16s rDNA鉴定为壤霉菌。在此基础上,采用载体结合法将除臭菌吸附固定在生物炭上,开展了垃圾堆肥生物炭除臭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热解制备生物炭具有快速、均匀和高效的优点,制备的生物炭不仅可以吸附污染物,而且通过固定除臭细菌Pl-1对垃圾堆肥中恶臭物质NH3和H2S的去除效率可达 81.6%和90.2%,堆肥产品的肥效与生物炭施用量密切相关,具有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现象,其中, 堆肥微生物呼吸强度剂量效应关系方程为Y=-0.018X2 0.6655X 5.0723。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适用于修复土遗址病害的改性材料及修复工艺。【方法】在素土(plain soil,P)中添加偏高岭土(metakaolin,MK)和熟石灰(hydrated lime,HL),并基于室内试验研究两者的最优配比及综合工程特性;基于三类夯土墙模型试验研究改性材料的病害修复工艺及修复效果。【结果】1)当偏高岭土与熟石灰质量比为1∶1且两者的总占比为20%时,熟石灰-偏高岭土改性土(HL-MK改性土)的孔隙率较素土的大幅降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素土的4倍,抗渗性能提高100倍,黏结强度是素土的1.2倍,崩解性也显著提高。2)基于夯土墙体掏蚀、表面剥蚀、裂缝三类病害的模型试验,分别提出了砌补、喷涂、注浆的修复工艺。基于上述工艺,墙体修复后的剥蚀率、裂缝扩展速率、温度梯度及湿度梯度显著降低。【结论】本文提出的HL-MK改性土最优配比及相应修复工艺可适用于土遗址病害的修复,能够为半干旱地区的土遗址病害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设计制备了一种钴嵌入式叶片状氮掺杂碳(Co-N-C)材料改性隔膜用于锂硫电池,借助高分散单质钴提供的活性位点实现对正极侧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化学锚定,抑制其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利用氮掺杂碳材料的微纳结构加快离子传输速率,提高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使改性隔膜实现吸附-催化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改性隔膜组装的锂硫电池,首圈比容量高达1408 mAh/g,且在1 C倍率下稳定循环400圈,衰减率仅为每圈0.05%,电池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石墨烯的电磁可调性与具有特殊电磁响应的无源金属结构耦合,设计了三明治结构微波吸波超表面,系统研究了金属结构和石墨烯电性对吸波性能的调控。通过三维全波电磁场仿真,证实可以通过调节石墨烯方阻改变谐振频率处的吸波率,于740 Ω/sq实现微波的完美吸收,且由担任相移介质的聚丙烯的厚度控制谐振频率。构建l 石墨烯结构与金属微结构杂化超表面,对引入金属谐振模式进一步增强微波吸收的超表面设计,证实了可通过调节石墨烯方阻获得频率23.2 GHz和36.4 GHz处的微波完美吸收以及由其确定的宽带吸收。分析了作为主要结构参数的金属线宽、周期、金属石墨烯间距对吸波率与频率的影响。该研究在拓展超表面设计与石墨烯应用方面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煤矸石作为煤矿区最主要的固废资源,其大规模的消纳利用关乎矿区资源与生态问题。从煤矸石直接应用、改性应用两大方面探讨其土壤化消纳利用的可行性与潜在路径。研究表明:碳含量在20%以下的煤矸石应作为土壤化消纳应用的主要类型;煤矸石与其他材料混合或经改性处理后可提升土壤改良效应;煤矸石对盐碱地等特殊土壤类型的改良效应以及特异性煤矸石土壤改良培肥产品开发应得到重视;煤矸石的土壤应用还应关注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以及炭化改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