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基于油气勘探中所积累的地质,地球物理新资料,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第三纪盆地进行了构造,沉积充填,热及深部背景的综合研究和定量动力学模拟,提示了南海北部裂隙大陆边缘的非被动性质及西部边缘的转换-伸展性质。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演化进行了动力过程分析,阐明了裂陷期我幕伸展及裂后晚期10Ma以来构造-热事件及其对盆地特征和油气聚集的重要影响,其中是5Ma以来吕宋岛弧的向西碰撞,在珠江盆地产生的密密断裂系和与深部  相似文献   
182.
济阳坳陷东北部中生代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东北部中、新生界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下、中侏罗统坊子组属下构造层;上侏罗系至白垩系为中构造层,又可细分为三卜构造亚层;新生界下第三系为上构造层.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划分为早、中侏罗世大型坳陷和褶陷成盆期和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断陷成盆期两个阶段,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为强烈断陷期.中生代的构造样式以宽缓的褶曲和张性正断层为主,其中下构造层以北东向大型褶曲和北西向较平直的正断层为主;中构造层以宽缓的北西向褶曲和北东向铲形正断层为主,燕山Ⅱ幕、Ⅳ幕和Ⅴ幕在本区有重要影响.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于早白垩世晚期停止活动,喷发物呈钙碱性,有两个喷发旋回,每一旋回由爆发开始,喷溢结末,早期偏中性,晚期偏基性,中生代盆地与构造的形成主要受郯庐断裂带活动方式控制.  相似文献   
183.
文章从泥盆系、石炭系尤其是二叠系到下三叠统在中国东南部的展布、系统的沉积演变,联系到该阶段古特提斯洋对其影响和控制,提出了华南陆块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在世陆缘裂陷系发展的沉积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84.
讨论了电子自旋对表面磁极化子特性的影响.应用么正变换、线性组合算符和微扰法研究了电子自旋对电子与表面光学声子耦合强、与体纵光学声子耦合弱的表面磁极化子自陷能Etr磁场特性的影响.以TlB r晶体为例所作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电子自旋使Etr分裂为二,且随磁场B的加强,分裂间距增大;若电子与光学声子耦合强,自旋量子数mS取-1/2时,Etr随B的加强而增大,mS取1/2时Etr随B的加强而减少;若电子与光学声子耦合弱,不论mS取何值,Etr都随B的加强而减少;不论电子与光学声子耦合强还是弱,电子自旋作用对Etr的影响都随B的加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5.
对RSA公钥套码体制进行了分析,在指出其安全漏洞的同时,对RSA实现的协议进行了分析,而且克服了它们潜在的破译问题,这对增强RSA密码体制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6.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 ,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 ,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Ⅱ幕 )对研究区的构造格局起了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87.
目的针对陇海铁路沿线密集的黄土滑坡灾害,对其振陷系数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方法以滑带黄土动三轴试验资料为基础,运用MATLAB建立滑带黄土振陷的BP(error back propagation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结果要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更准确。结论滑带黄土振陷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法,对黄土地区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铁路地基沉降的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8.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效率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断裂输导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的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从平面上对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或散失)过程,进而总结了该区断裂组合输导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高、中、低效断裂输导体系的分布区域与天然气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高效的断裂输导是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条件。库车坳陷北带在垂向上主要有4种构造断裂输导模式,由盐下断裂与不直接连接圈闭的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和仅由盐下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是库车坳陷北带有效的断裂输导模式;而由盐下断裂与圈闭破坏断裂、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和仅由单一穿盐断裂构成的断裂输导模式是库车坳陷北带无效的断裂输导模式。  相似文献   
189.
天山中段南麓的第四纪褶皱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天山是亚欧大陆内部重要的活动构造带,通过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天山中段南麓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内部,鉴别出库车塔吾背斜南翼的褶皱崖和东丘里塔格背斜北翼的褶皱崖.褶皱崖是由于断层台阶状转折和运动,其上盘原来水平的沉积层和地表面因活动轴面及固定轴面的分离而形成单斜构造.测量褶皱崖的形态,利用受变形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求得深处断层所造成的地壳缩短,东丘里塔格背斜北翼第四纪缩短率为(1±0.1)mm/a.东丘里塔格背斜和库车塔吾背斜的褶皱崖证实了库车地区地壳缩短构造延伸进入第四纪晚期.  相似文献   
190.
冀中坳陷北区古近纪构造—沉积关系双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造对沉积控制及沉积对构造响应等两个方面分析冀中坳陷古近纪构造与沉积关系。结果表明:(1)断块尧倾运动控制凹陷的沉积物源,控制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和沉积相带变化;(2)轴向倾斜运动控制沉积中心的迁移;(3)基底差异升降运动控制盆地的沉积分区;(4)水进期,沉积范围断扩展,沉积物呈强烈的上超样式,显示凹陷呈现加速沉降特征;(5)水退期,沉积面积逐不缩小,沉积厚度减薄,沉积序列向上变粗显示基底处于减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