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北秦岭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胡能高 《科学通报》1994,39(21):2013-2013
近年来,在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部相继发现了多处含柯石英榴辉岩,这些超高压变质岩均产在南秦岭造山带.1993年在陕豫交界的秦岭群中发现了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岩,最近又在榴辉岩中发现了柯石英,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依据在烟台-蓬莱-栖霞地区的详细构造与变质研究,分析胶北地区太古代以来的变形与变质演化历史及其意义.继太古代胶东群形成之后的胶东事件,在胶东群中造成了第一期的南北向构造和同构造麻粒岩相高级区域变质.于粉子山群沉积之后、大致17亿年前发生的粉子山事件使胶北地区基底最后固结.这期造山事件在基底中产生了广泛的平缓变形面理、褶皱及同构造角闪岩相区域变质.晚石炭世的蓬莱事件,以北北东一南南西向挤压造成了蓬莱群及基底中普遍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褶皱及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蓬莱事件是华北与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胶北地区的后蓬莱事件造成了局部的北北京向膝折和褶皱,并未伴生区域变质.这一变形事件可能是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或侏罗纪燕山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西天目山土壤线虫区系与生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5月由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开始了“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开选定浙江西天目山作为研究点之一。本工作在西天目山选定5个采样区。经鉴定,西天目山土壤线虫可分5目23属40种,其中有13种仅鉴定到属,并认为,土壤线虫数量的变化,主要与海拔高度、温度、土壤pH值、降水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分别取粗厚山羊草、普通小麦及其核质杂种(B8F1)的茎、叶,利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对酯酶、过氧化物酶两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分析它们的酶谱.结果显示:无论茎还是叶,核质杂种的两种酶谱均偏向于提供细胞核的一方──普通小麦,而明显地区别子提供细胞质的一方──粗厚山羊草。认为同工酶主要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不炼山建立杉木与马尾松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两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平均树高超出10.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7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12.5%;不炼山立木材积为26.5773m3/hm2,炼山材积为20.9618m3/hm2,立木材积相差5.6155m3/hm2.试验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4年每hm2可节约整地造林与管护投资1072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7.
严嵩早年隐读于家乡的钤山,写下了不少可读之作,其早期的诗歌风格清丽婉转、冲澹闲远,显然是受到前七子的影响。他的诗歌与当时流行的诗歌风气——山林之气相一致,也是正常的。再加上他隐读山中,诗歌刻意追求清丽恬淡,也与其当时的身份相符  相似文献   
108.
磨盘山次生杂木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两种理论分布模型,对取自磨盘山的次生杂木林群落花曲柳、蒙古栎和春榆种群的样方资料进行了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 表明,3种树种的实际频数符合负二项分布,因此判定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通过对种群的聚集强度指数的计算,求得3树种的各参数为:扩散型指数(Iδ)为1.219 8,0.527 2,0.208 1;丛生指标(f)为2.622 5,3.586 9,2.505 4;负二项参数(K)为7.149 8,0.464 7,0.628 3;Cassie指标(CA)为0.139 9,2.152 2,1.598 7;扩散系数(C)为3.622 5,4.586 9,3.505 4,均表明为聚集分布(除蒙古栎、春榆的扩散型指数(Iδ)表明其属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9.
说明了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热力学开放系统,并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热力学熵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两个熵值测度指标,并分析了各指标的含义、两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传统测度指标机理上的对应性.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生物多样性的熵值分析机理相一致.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传统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没有考虑群落中各种群在个体数量上的绝对差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熵值改进方法,并分析了与熵值测度指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影响天目山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山莨菪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鉴定了9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9.57%,不饱和脂肪酸为90.54%,其中亚油酸71.20%.样品所含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