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1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5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赭珂卷蛾属于1968年由荷兰昆虫学家Diakonoff博士建立,现全世界已记录4种,其中3种分布在东南亚,1种分布在新几里亚和澳大利亚(RobinsonGS等,1994)。中国除台湾外一直没有这个属的分布记录。本文记述了赭珂卷蛾在中国大陆的新分布,并对其外部形态与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赭珂卷蛾Costosarhodantha(Meyrick)=EucosmarhodanthaMeyrick,1907=CostosarhodonymphaDiakonoff,1968外部形态(图1):小型蛾类,翅展18mm,前翅长8mm。触角丝状,暗黄色。前翅近长方形,鲜红色,前、外缘较直,后缘近臀角处凹陷;基斑与顶角斑明显,暗黄色;基…  相似文献   
22.
东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别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经过南北板块碰撞、碰撞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燕山早期穹隆构造形成3个构造阶段,其主体构造格架由碰撞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伸展作用和燕山早期穹隆构造所形成.文中根据不同岩石单元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穹隆构造形成中的构造表现,以主期构造特征及其后构造演化的一致性为原则,将东大别造山带的变质岩系分为南大别岩片构造带、中大别穹隆构造带和北大别隆滑-逆冲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系统论述了各构造单元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从造山带整体构造演化的角度厘定出3个阶段的5期变形,探讨了它们在大别山构造演化和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中的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24.
用新的方法研究了球对称动态黑洞的热效应 .从Dirac四分量方程出发 ,经广义Tortoise坐标变换 ,直接导出黑洞的事件视界面方程及温度函数 ,并最终获得了Dirac粒子的热谱公式 .  相似文献   
25.
柴育成  田兴有  马福臣 《科学通报》1997,42(16):1791-1792
从90年代初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既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和研究热点。90年代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抓住这一科学机遇,利用我国是世界上造山带最多、类型最全的国家这一地域优势,选择具代表意义的秦岭造山带通过  相似文献   
26.
两广交界岑溪一带的细碧角斑岩建造未有专门的研究工作,不少学者撰文时皆沿袭了广西地质志(1985)中的说法,认为是夹于下志留统含笔石复理石中的火山建造,是早志留世洋底火山作用的产物。笔者对白板至大爽基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调研,发现该处火山岩和地层存在复杂的构造叠置关系,其中大爽村头山上志留系明显地推覆在细碧角斑岩等火山建造之上。在白板至大爽约2km的路线剖面上,黑色火山岩(指细碧岩、角斑岩、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等)断断续续时有出露,围岩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近白板一带主要为灰岩、硅质岩及泥质页岩,时代为石炭纪,大爽一带主要为志留系黑色页岩、砂质粉砂质泥岩(1:50000图过程中认为其中有些为石炭纪的深海建造),也有零星的石灰岩分布,彼此呈断层接触关系。笔者的野外工作初步认为该处存在构造混杂堆积,而认为细碧角斑岩不是志留系中的夹层。  相似文献   
27.
系统地研究因素空间理论及其在知识表示中的应用。介绍因素空间理论的基本思想,修改了原有的因素空间的公理化定义,提出了表达概念的基本工具--描述架,为建立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介绍纺织工业摇架加压测量仪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对力传感器的设计,数显仪表作了详细的说明,指出使用该仪器后能显著提高纱线均匀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9.
在温度为650~900℃、围压为1100ΜΡa和应变率为10-4~10-7s-1的条件下,对大陆下地壳组成中的一类重要岩石——长英质麻粒岩进行了流变实验。稳态流动力学参数符合幂函数流动律ε=Aexp(Qc/RT)Δσn,其中A=0.27MPa-3s-1,Qc=288kJ/mol,n=3.0。该文将其外推到大陆下地壳变形环境下,讨论了下地壳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30.
导向架隔水管在波流联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了波流联合作用下固定式钻井装置隔水管与导向架之间的间隙接触条件,讨论了非线性边界条件下瞬态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将隔水管简化为海底泥面线下3 m处固支、下层平台简支、中间不同高度的横向振动被导向架限制的梁模型,采用ANSYS软件,利用其combination40单元来模拟隔水管与导向架之间的间隙接触条件,实例计算了百年重现期环境载荷下隔水管的动力响应,得到了典型节点的位移时间历程和典型单元的等效应力时间历程,成功实现了隔水管的强度校核.该计算结果为带导向架隔水管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