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镇痛药物多具有成瘾性和耐受性等副作用,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芋螺毒素具有疗效好、不成瘾、副作用少等优点,因而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种芋螺毒素正被进行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其中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新药就达9种之多,本文介绍了具有镇痛活性的芋螺毒素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2.
<正>有些菜的存在可以帮人类生存,比如白菜和土豆,总会摆在餐桌上,有了它们,我们就可以挨过漫长的冬季;有些菜的存在可以告诉人们节气的流转,春天的香椿和竹笋,冬天的莲藕和马蹄,夏天的黄花菜,秋天的菱角,莫不如此;而有些菜的存在能让人类尝尝鲜,面对餐桌时可以发出"哇"的一声惊叹。芋头花应该属于第三者。说起来也有意思,我第一次接触正宗的芋头制品,竟然就是芋头花,而所有的感觉都是从"痒"开始的。那还是在云南的姨外婆家里,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奇怪的菜蔬——紫色的  相似文献   
23.
芭蕉芋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芭蕉芋干片、芭蕉芋淀粉的成分、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组成以及糊特性作了分析,表明芭蕉芋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的淀粉资源。对芭蕉芋淀粉的变性(接枝共聚物和阳离子淀粉)作了初步探讨,表明芭蕉芋变性淀粉的某些性能优于玉米变性淀粉。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芭蕉芋氧化淀粉与聚胺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其复合物的絮凝应用,为拓展芭蕉芋氧化淀粉的深度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大分子自组装制备芭蕉芋氧化淀粉/聚胺(oxidized Canna edulis Ker starch/polydiall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OS/PD)复合絮凝剂,采用旋转粘度计解析组分电荷密度、浓度及钙离子(Ca2+)共存等对其复合行为的影响,并测试其对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在OS与PD的质量比,即wOS/wPD=7/3时,组分复合作用最大;PD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组分复合作用增强;OS羧基含量增加,组分复合作用变化不大;复合物浓度增加,组分复合作用增强;Ca2+的存在对OS与PD复合具有抑制作用。OS3/PD2复合物投加量为100mg/L时,其对造纸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后浊度下降了91.7%。结论 OS/PD复合物对造纸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5.
 对乔木茵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RP-Csub>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 NMR、1C 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1),槲皮苷(2),山奈酚-3,7-葡萄糖苷(3),枸橘苷(4),橙皮苷(5);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甲基-2-苯基-4-喹啉酮(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检测乔木茵芋总提取物及乔木茵芋总生物碱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结果显示乔木茵芋总提物和乔木茵芋总生物碱提取物均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此外乔木茵芋总生物碱提取物还可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26.
魔芋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甘露聚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对魔芋制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针对水浸魔芋丝的贮藏特点和品质要求,对水浸丝生产过程的的关键技术问题及HACCP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7.
璧砚 《科技潮》2005,(3):49-49
蜗牛是迟钝缓慢的代名词,但科学家发现,一种水生的毒蜗牛——芋螺在捕食鱼类时动作极快,从发现猎物到“投射”出充满毒液的牙齿、嵌入猎物体内使其麻痹,一切都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连高速照相机都难以看清。芋螺是一种有着锥形壳的食肉软体动物,捕捉蠕虫、软体动物甚至鱼类,其毒牙是有效的武器。解剖学研究显示,它们可能用细长的管状嘴上的肌肉来移动牙齿。但还没有人研究过芋螺到底怎样将毒牙刺入猎物身体。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高速照相机,对一种嘴部透明的小芋螺进行观察,这种芋螺有着1.5毫米长的利齿。当嘴…  相似文献   
28.
29.
项目背景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总称,是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植物,始祖种为热带森林下层多年生草本,系统发育形成其奇特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却为中外学者所陌生。种质资源集中分布在亚洲中南半岛、云南南端,中国西南几省自古以半野生魔芋球茎作黑豆腐食用;印度以疣柄魔芋不含葡甘聚糖。  相似文献   
30.
芋属5种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国产芋属(Colocasia Schott)(天南星科Araceae)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其中花叶芋C.bicolor、异色芋C.heterochroma、李氏香芋C.lihengiae和大野芋C.gigantea 4个种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芋属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不一致,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器多分布于下表皮,平列型,排列无定向,气孔器类型、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等特征在种间的差异小,但与气孔外盖、气孔保卫细胞极区、表皮细胞附属物等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其结果对该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