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四氯化碳催化加氢制氯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活性碳毡催化剂,并在自制的高压反应釜上考察了该催化剂对四氯化碳加氢制氯仿反应的性能。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Pt负载量以及溶剂对四氯化碳转化率和氯仿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讨论。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即反应温度393K,氢气压力4MPa,催化剂中Pt的质量分数为0.8% ,反应时间为22h时,四氯化碳的转化率和氯仿的选择性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可溶性铋盐和溴化钠为原料,通过一步法水热处理,合成了外形规则的溴氧化铋(Bi OBr)微米薄片。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和形貌表征;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原理,试验考查了p H值、可见光功率、Bi OBr投加量和反应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Cl4)催化降解的综合作用结果;同时,依据所得最优化工艺条件,进一步研究了单一因素p H值及可见光功率的变化对CCl4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Bi OBr属于结晶度良好的正方薄片状高纯晶体;Bi OBr可见光催化降解CCl4的影响因素从主到次的顺序依次为:降解时间>p H值>可见光功率>Bi OBr投加量;最优条件下CCl4的最大降解率可达91.72%。p H<7的酸性环境有助于CCl4的催化降解;可见光功率的增大可促进CCl4降解率的提升,但以中等强度(550 W)的可见光功率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3.
To determine whether conventional hyperthermia (42-45℃) or ablation therapy (>50℃) achieves better synergistic effects on direct cytotoxicity and anti-tumor immunity,w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hyperthermia temperatures,43 and 55℃,in terms of cytotoxicity and upregulation of immune functions in a mouse malignant melanoma model.Melanoma-bearing mice were treated by directly applying regional hyperthermia to the tumor nodule with a heating light at a temperature of 43℃ for 30 min or 55℃ for 10 min.The tumor growth curve and mice survival rate were observed.To investigate the hyperthermia-induced immunological response,peripheral blood CD4~+ and CD8~+ T cells and the serum IL-2 level were determined.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hyperthermia at the ablation temperature (such as 55℃) achieved better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s than did conventional hyperthermia (43℃).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CD4~+ T cells and the serum IL-2 level likely contributed to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四氯化碳-白酒联合诱导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按常规方法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和镜检.建模第1~3周,肝脏的汇管区扩大,出现纤维性增生,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建模第4~6周,肝脏的汇管区周围形成纤维束.建模第7~9周,纤维束更明显,肝小叶结构紊乱.建模第10~12周,肝小叶结构更加紊乱,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建模第13~15周,肝小叶消失,假小叶出现,肝硬化形成.根据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口服白酒结合能有效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脏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有规律,易于观察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四氯化碳对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实验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设计四氯化碳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致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实验。方法 :用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急性中毒Ⅰ组 ,急性中毒Ⅱ组 ,慢性中毒Ⅲ组 ,并设对照组。分别采用质量分数 99%四氯化碳 0 2mL× 3次、2mL× 3次、0 2mL× 5次皮下注射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1)急性中毒Ⅰ组 :肝脂肪变性不明显 ;(2 )急性中毒Ⅱ组 :肝小叶外周带肝细胞脂肪变性 ;(3)慢性中毒Ⅲ组 :肝脂肪变性加重 ,并出现细胞坏死及肝纤维组织增生等早期肝硬化的改变。结论 :成功地设计了四氯化碳急、慢性中毒导致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 化学实验中,由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可产生相应的力,如包合力、络合力、范德华力等,这3种力的大小关系如何,是否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比较这3种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对它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此,本文通过对碘水与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和四氯化碳液体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探究,试图比较3种力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21日上午9时50分左右,位于宜春市宜丰县良岗工业园的江西凯利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二硫化碳储罐泄漏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证实,凯利化工公司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二硫化碳储罐未按照国家总局40号令有关要求安装液位计,操作人员通过打开排空阀的方式人工测量液位,导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奇闻怪事》2011,(2):27
在非洲丛林发生的一场火灾中,许多树被烧得遍体鳞伤,唯有一种树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丝毫没有受到伤害。它们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抑制了火势的蔓延。它被人们誉为"森林的义务消防员"。  相似文献   
19.
苯和四氯化碳混合液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LRS-Ⅲ型激光拉曼光谱仪,以苯和四氯化碳为例,通过对它们自身及其不同体积比混合液的拉曼光谱研究及分析,定量得出苯和四氯化碳的体积比和其特征峰强度的关系,根据工作曲线,可以得出苯和四氯化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影响气化法测定四氯化碳分子量实验误差的因素,对文献[1]中报道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学生按改进的方法进行实验,测定的四氯化碳分子量在150~155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