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系统科学   88篇
丛书文集   290篇
教育与普及   1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6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55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采用高温高压气相热充氢方法,将氢充入SA508-Ⅲ钢.在常温下,研究了氢与SA508-Ⅲ钢的拉伸变形行为的交互作用,以澄清钢的氢致脆性机理,为核电用钢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充氢使钢的屈服强度略升高,而钢的断面收缩率明显降低.充氢后钢的拉伸断口由纯微孔聚集型断口转变为韧窝加河流花样复合型断口.钢的屈服强度升高主要归因于在弹性变形阶段氢对位错的钉扎,从而阻碍了位错开动.然而在塑性变形阶段,氢随可动位错迁移并不断富集于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当氢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造成碳化物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降低,从而引起钢的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2.
以Q460钢为对象,研究了埋弧焊热输入对其接头组织及其拉伸变形行为的作用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接头HAZ宽度随热输入增加而增大,同时FZ柱状晶比例也增加,FZ靠近熔合线的组织明显细化,且FZ的软化得到改善.热输入对接头整体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断裂延伸率呈增加趋势.19.0kJ/cm下焊接接头FZ与HAZ界面的变形不协调,导致过早发生断裂.随热输入的增加,FZ组织细化,缓解了FZ与HAZ界面硬度差,提高了接头的塑性变形能力,拉伸断裂位置由FZ转移至BM.  相似文献   
993.
994.
采用密度泛函的计算方法,研究使用变形石墨烯作为载体,系列二价金属催化剂(HgCl_2、PdCl_2、MgCl_2)催化C_2H_2和HCl的微观反应机制.设计3种不同的反应路径,通过比较每条反应路径的速控步骤的活化能大小,确定每种催化剂的最佳反应路径,并将研究结果与二价催化剂负载在石墨烯上催化C_2H_2产氯乙烯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反应活化能的变化,表明载体不同对催化剂催化乙炔生成氯乙烯反应的催化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利用NX建立动涡旋盘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动涡旋盘在气体载荷、温度载荷下的应力与变形;并对气体载荷以及温度载荷耦合作用下的动涡盘应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温度载荷作用下,最大应力和变形发生在涡旋齿齿头部位;气体载荷作用下,最大变形在啮合点处,最大应力在涡旋齿中心及尾部;耦合作用下在端板与涡旋齿连接处产生最大应力,在涡旋齿中心及尾部位产生了最大变形。  相似文献   
996.
利用Cowan程序计算Gd~(17+)Gd~(25+)在4p-4d和4d-4f的跃迁光谱,给出不同电离度下组态平均能的变化规律,分析组态相互作用对谱线分布的影响。当不考虑组态相互作用时,随着离化度的增加,辐射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当考虑组态相互作用时,谱线分布范围明显变窄,整体谱线发生红移。运用UTA统计理论计算在1 9 nm的光谱范围内Gd~(17+)Gd~(25+)的4d-4f,4d-4p,4d-5p和4d-5f跃迁的平均波长等一系列参数,并将合成光谱与实验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理论,通过Matlab编制程序,实现了自然块石二维轮廓的识别、离散与重构.结合分形理论,设计了一种可根据指定块石粒径、含石率以及分形维数生成土石混合体地层模型的便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石混合地层数值模型,并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特性进行了探究.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均质模型,土石混合模型能够反映地层中块石对隧道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更真实地呈现土石混合体地层中围岩土体的变形规律;与均质模型中所描述的规则单一的塑性区不同,土石混合地层中,隧道掌子面后的塑性区发展存在明显的"绕石效应",其扩展路径更为复杂、多元,且滑动带的路径明显延长,一定程度上增加隧道施工扰动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998.
张静  卢扣  管莉莉 《科技资讯》2015,13(1):212-213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型和高层建(构)筑越来越普遍,建(构)筑物的安全建设与运行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顺利施工和施工后的安全运营,必须对建(构)筑物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变形监测,该文研究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统计预报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别探讨了基于地下水位变化、地面荷载及其他影响因子变化的统计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中。分别通过单一统计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9.
以内蒙古托克托地区某排泥场勘察为例,通过对细颗粒土进行室内试验、试坑渗水试验,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主要分析评价了场地细颗粒土的渗透变形系数,根据规范分析判别了场地土的渗透变形类别,确定了临界水力比降,为排泥场坝体防渗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也为托克托地区细颗粒土的渗透性分析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