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7篇
系统科学   126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7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针对存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编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学模型的编队动态变结构控制方法,即在常规切换面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微分环节设计动态切换面,将变结构控制的不连续项转移到所设计控制器的一阶导数中去,进而得到连续的编队控制输入信号.分别对直线轨迹编队和圆形轨迹编队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及很强的鲁棒性,且可有效抑制系统的抖振,有利于控制器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2.
为求解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建立一种以最小化节拍、工位负载标准差为优化目标的第二类装线平衡问题的模型.根据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特点,设计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引入随迭代次数增加而线性递减的惯性权重,防止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点;将反向学习策略与PSO算法相结合,使PSO算法具有更佳的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通过求解标杆问题,结果表明改进的PSO算法与标准PSO算法相比,具备更好的求解能力.最后通过对青贮机装配线为实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验证了本文中提出的改进PSO算法具有很强的计算效率和求解能力.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提高变胞式工业机器人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效率以及稳定性,基于可控变胞码垛机器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码垛路径运行方式,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其中控制系统采用"运动控制卡+工控机"的上下位机控制模式,使用闭环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组成机器人的运动系统,使用光电开关、气动插销及电磁离合器等硬件组成变胞动作执行系统,引入电机脉冲补偿值以减少变胞前后的运动误差.提出新型码垛路径的实现方法,并搭建机器人控制系统,以6 kg负载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理论位移与实测位移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6 mm.研究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可控变胞码垛机器人的控制要求,同时也为变胞式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55.
针对双圆弧齿廓参数表征量多、圆弧尺度与设计参数关联度低的不足,提出一种根据柔轮齿与刚轮齿的相对运动特征设计双圆弧谐波齿廓的方法.首先,根据工况参数与柔轮中线变形曲线函数特征,分别在固定刚轮与固定柔轮两种形式下分析柔轮齿廓公切点的运动轨迹,提取其最大切向位移量作为齿顶圆弧的参数特征,并建立齿顶齿廓连续共轭条件及设计公切点倾角;在此基础上,根据给定的齿厚比与分度圆,分析切向位移量系数与公切线倾角对共轭啮合区间的影响,并结合连续共轭条件遴选合理的齿廓重要参数.其次,结合算例分析了传动比分别为80和100时柔轮齿与刚轮齿的啮合状态及性能,结果显示共轭齿廓能够实现连续啮合且不存在干涉.最后,结合有限元仿真校验齿廓啮合特性,结果表明:共轭存在角度为68.31°、单侧共轭齿对数为37对、啮合侧隙最大值小于10μm,有限元仿真与数值算例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复杂工况下中介轴承的动力学特性,针对外圈支承于低压转子轴颈,内圈支承于高压转子轴颈支承形式的中介轴承的工作特点,应用LS-DYNA建立了中介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开展动力学仿真。该模型以显式算法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中介轴承转速、旋转方向、负载、接触及摩擦的条件下,基于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中介轴承应力水平随内外圈旋转方向、内外圈转速及径向外载荷变化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内外圈反向旋转以及外圈转速增加的情况下中介轴承的振动更为平稳,而在径向外载荷增大的情况下,中介轴承的振动更加剧烈。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中介轴承故障诊断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中微子很神秘,通常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如果说我们对其一切都不了解,那是过于低调了——它们可能是快子态的,也可能不是。即便能进一步阐明其属性,或将揭示出新的和令人惊讶的结果,人们也希望,这将导致对亚原子世界的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8.
本文采用喷涂工艺制备了结构为Glass or PET/ITO/ZnO/P3HT:PCBM/VOX/Ag的刚性或柔性反向聚合物太阳电池,其效率可与正向电池相媲美。首先将TIPD喷涂在ITO基底上作为电子传输层,然后依次喷涂P3HT:PCBM溶液和氧化钒前驱体溶液(VO)X,最后蒸镀150 nm的银作为阳极。结果表明:在一定厚度范围内,器件效率对厚度不敏感,易于大面积工艺制备;VOX层可以显著提高器件效率,然而过厚将会导致器件短路电流急剧下降。通过优化喷涂参数和热退火处理,获得了1.7%的器件效率。  相似文献   
59.
证明元件寿命在齐次 Poisson 冲击模型中依期望序、反向失效率序、反向平均剩余寿命序、增凹序、Laplace 变换序等增加的充分条件,是促使元件失效的随机冲击次数也依相应的随机序增加.  相似文献   
60.
蠕动转向关节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拱泥机器人蠕动转向关节的运动关系,提出了可实现直行和转向运动的3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基于对3-UPS并联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吗,首先建立了3-UPS运动学模型,得出3-UPS并联机构动平台和各支链的速度以及加速度关系式.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3-UP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确立了系统的驱动力、驱动力矩以及各个支链主动杆的驱动力.利用Matlab软件对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驱动力和驱动力矩变化曲线为拱泥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