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88篇
教育与普及   1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261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31.
在说明分布式交互仿真标准化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布式交互仿真协议和高层体系结构,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武荣成  曲久辉  贺泓  余运波 《科学通报》2003,48(16):1758-176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较强磁性和较大比表面积的CuO-Fe2O3复合氧化物, 并研究了其吸附偶氮染料酸性红B(ARB)及其通过催化热解有机物进行再生的性能. 结果表明, 该CuO-Fe2O3复合氧化物在弱酸性条件下对酸性红B(ARB)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溶液中共存的Cl-对吸附基本没有影响, 而SO42-对吸附却影响显著. 吸附后经磁分离, 可在300℃、空气气氛中催化氧化吸附质而使吸附剂再生, 吸附剂经连续7次吸附-再生使用, 性能稳定. 用原位FTIR反射光谱法研究了偶氮染料酸性红B单独热解及在CuO-Fe2O3复合氧化物上热解的反应过程, 通过跟踪反应体系IR谱图随温度及时间的变化, 推断了反应历程及其产物. 研究证明, 酸性红B在两种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有很大区别: CuO-Fe2O3复合氧化物对酸性红B的氧化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不仅大大降低了染料的降解温度, 而且可使其发生完全氧化, 无有机副产物产生; 而对无CuO-Fe2O3吸附的酸性红B进行热氧化时, 需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而且氧化不完全, 产生大量含N有害化合物.  相似文献   
33.
介孔分子筛SBA-15负载的双亚胺镍催化剂的合成及乙烯聚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金国新  张道 《科学通报》2003,48(24):2519-2523
应用新型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 成功地对后过渡金属镍双亚胺催化剂进行了物理和化学负载, 并应用元素分析,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对载体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乙烯聚合结果表明, 载体催化剂不仅具有镍双亚胺均相催化剂的高活性, 而且由于载体孔道效应生成了纤维状聚乙烯, 同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较均相催化剂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4.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可进一步推算出酸性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只发生弱吸附,水和β—丙氨酸阴离子都可以取代部分氢,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了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量,而吸附态β—丙氨酸在高电位氧化时会消耗Pt表面的氧。本文结果为认识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35.
指出了组件对象模型(COM)是微软公司用于描述可重用对象的标准规范,是面向对象技术的扩充.也是DCOM和COM^ 的技术基础.提出了遵循COM标准的组件可被组合起来形成应用,而组件的改造主要有包容,聚合和继承等几种技术,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6.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网络流量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数据仓库的聚合技术,通过设计不同粒度的分级表,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给出了流量分析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及结构描述,讨论了数据聚合过程.通过采用梯形式的聚合方式,在保证有用信息粒度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量和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37.
从噻吩合成3-(3-噻吩酮)噻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噻吩作为起始化合物,经溴化、去α—溴、卤素—有机金属锂置换、酰化、羟基加成、氧化等6步反应,制备得到3—(3—噻吩酮)噻吩,总产率20%。3—(3—噻吩酮)噻吩是合成低能隙聚合材料聚合双噻吩芴酮PCDT、氰PCDM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38.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在反应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促进型甲酸甲酯(MF)氢解制甲醇铜铬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结果表明,在MF氢解反应条件下,工作态催化剂上主要的化学吸附物种和反应中间物种是CH3O-CHO…H-O(a)(1751,2730,1455cm-1)、CH3O-CHO…Cu+(a)(1654,2730,1455cm-1)、CH3O-CHO…Cr3+(a)(1552,2730,1445cm-1)和OCH3(3012,2946,1455cm-1).结合对该催化剂活性位本质的探讨,推断了甲酸甲酯氢解制甲醇的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39.
张法浩  邓欣荣  许善锦  王夔 《科学通报》1996,41(14):1323-1326
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骨架蛋白之一.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球状单体(G-actin)可以聚合为丝状聚合体(F-actin).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游动性与此特性有关.已经证明一些金属离子(如K~+,Mg~(2+),Ca~(2+))在ATP存在下可引发肌动蛋白的聚合.我们曾报告Fe(Ⅱ)离子可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并伴有细胞功能的变化.用鬼笔环肽标记方法观察到Fe(Ⅱ)作用于细胞骨架,使细胞骨架微丝系统发生了解组与重组.为了进一步研究Fe(Ⅱ)离子与细胞微丝的相互作用,探讨软骨细胞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从兔腿肌肉分离纯化的肌动蛋白,研究了Fe(Ⅱ)离子对肌动蛋白聚合过程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试剂三磷酸腺苷(ATP)购自Sigma公司,叠氨化钠(N_aN_3)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进口分装试剂;其余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1.2肌动蛋白的分离与纯化参照文献[4]方法由兔腿肌肉分离提取丙酮干粉(-15℃可保存数月).取一定量丙酮干粉经离心、盐析及透析等步骤分离并纯化得G-actin.G-actin溶解在缓冲溶液G(2mmol/LTris-HCI,0.2mmol/L ATP,0.5mmol/L二巯基乙醇,1.5mmol/L NaN_3,pH=8.0)中在4℃下放置两周无明显聚合.由紫外分光光度法(A_(290))确定G-actin含量.  相似文献   
40.
Mn8钢TEM原位拉伸变形过程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TEM薄膜原位拉伸变形试验连续观察了Mn8钢变形过程中形变诱发马氏体的形核与长大以及位错组态的动态变化过程,并结合微区成分测定和价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对试验现象的本质从电子和原子角度进行了分析说明.1 方法试验材料采用DZG-0.01真空感应电炉熔炼,铸铁模浇注.其化学成分(质量比)为C:1.21,Mn:8.18,Si:0.24,S:0.039,P:0.015.试样经1050℃,2h的固溶处理后淬入水中,获得的组织为单一奥氏体.用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薄膜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其拉伸速度为2μm/s,拉伸力为1kg,最大拉伸量为2.5mm,加速电压为200kV;用EDAX9900型X射线能量谱仪分析试样微区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