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31.
基坑开挖卸荷影响深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基坑设计与计算中,大多只是凭借经验来选取卸荷影响深度.该文通过大量的卸荷应力路径试验,模拟了基坑开挖时坑底被动区土体的受力过程,分析了竖向卸荷条件下土体竖向变形及侧应力的变化.通过对坑底被动区土体回弹应变和侧应力随卸荷比变化规律的研究,得出了基坑开挖工程中卸荷影响深度的估算方法,其结果对基坑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2.
上海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卸荷变形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K0试验和数值分析以及工程实测,并结合近年来上海软土地区深大基坑的工程实践,对深大基坑卸荷变形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区域特性以及坑周的地表沉降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基坑卸荷变形的影响范围按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上海软土深大基坑卸荷变形的影响深度范围为坑底以下2.5倍开挖深度;当基坑开挖宽度达到5倍开挖深度以上时,在围护结构底与影响深度范围内存在深层土体滑移带,坑外地表沉降影响范围扩大到3.5倍开挖深度以上,且地表最大沉降值是基坑侧向变形最大值的1~2倍;深大基坑与窄条基坑的变形特征有明显区别.针对深大基坑卸荷变形的特点,提出了减少和控制其卸荷变形的设计对策和工程措施,以保护周边设施和环境,为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川西名山组泥岩顺层边坡在坡脚开挖后的卸荷特征,通过原位直剪试验获取了名山组泥岩的岩体破坏及强度特征,并进一步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坡脚开挖后顺层边坡的卸荷松动特征。结果表明:名山组泥岩的剪切破坏可分为弹性受荷阶段、裂缝发展阶段和剪切面贯通后阶段;岩体结构面强度显著低于岩石,且强度曲线特征受上覆荷载影响较大;岩石的应变软化特征较结构面更为显著,剪切面贯通后强度急剧衰减,且降幅远高于结构面;坡脚开挖卸荷后,顺层边坡的卸荷松动区主要分布于基覆界面、风化界面和临空面附近的岩层层面处,卸荷深度与切层厚度线性正相关;设计采用的边坡防护方案能有效控制位移及应力,桩前土体开挖时需注意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切割作用下牵引式古滑坡复活机理,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测获得了国道S206某古滑坡的地层结构特征、变形特征等,得到了古滑坡存在的有力证据,并对滑坡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质背景、勘察结果表明该古滑坡属牵引式古滑坡;区域结构破碎的岩体、软弱夹层为古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前缘深切沟槽提供了空间条件;降雨促使了古滑坡的复活,前缘切割作用是古滑坡复活的直接诱因;不平衡推力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降雨情况下属不稳定状态,监测结果显示古滑坡复活后处于蠕滑状态,雨季时进入变形滑动阶段。可见地质背景是牵引式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前缘切割是牵引式古滑坡复活的外因。  相似文献   
135.
对汕揭高速公路BK0 250右断面的淤泥土样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确定了原状土和重型土的主次回弹变形的划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回弹比相同、最大预压荷载不同时,次回弹系数相同;当最大预压荷载相同、回弹比不同时,次回弹系数随回弹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6.
为了得到修正摩尔库伦模型精确的数值模拟参数,以某深基坑工程实例为依托,取深基坑各土层的土样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卸载-再加载试验以及固结试验,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中获得割线模量、卸荷弹模等数值模拟参数,将这些模型参数与压缩模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粉土在不同围压下,发生的都是软化型破坏.细砂在200 kPa的围压下,有效偏应力-应变曲线无峰值点,呈现硬化型破坏.在土体还未发生破坏前,卸载再加载基本不影响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所求得偏应力峰值点前后的卸载再加载模量近乎大小相等.试验粉土的切线模量、割线模量和压缩模量大致相等.随着参考应力的增加,土体的卸荷弹模与压缩模量的比值呈二次函数型增加.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参数的准确性,试验研究是参数精确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7.
在我国高边坡的锚固工程中,因开挖卸荷导致锚固失效的工程事故很多,必须研究卸荷作用下锚索预应力的时效损失。为此,通过讨论卸荷作用对锚索预应力的影响,建立一种基于锚索、框格梁和岩体三者之间耦合效应的预应力损失模型,并推导出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的计算方程。将湖南省平宜高速平伍路段K15+465—K15+495左幅边坡的锚索预应力实测结果与现有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受卸荷作用影响的预应力锚索框格梁体系,能更精确地确定新模型的适用范围;新模型不仅可以确定锚索预应力的补偿时机,而且可为边坡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8.
立车卸荷梁材质为45#钢,形状尺寸如图1。由图1可知,卸荷梁属于超长、超薄类工件,中频淬火会产生很大变形,淬火后需采用热校直的方法进行矫正。卸荷梁正火后对A面进行中频表面淬火达到技术要求,满足工作需要。卸荷梁的加工工序为:下板料→正火→校直→时效→机加→时效→中频表面淬火→校直→回火→检查→机加磨削后转装配。  相似文献   
139.
巷道围岩卸荷破坏裂隙发展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巷道围岩卸荷破坏裂隙发展规律,针对试验考察巷道突然开挖卸荷后周边围岩裂纹的扩展状况,自行设计巷道卸荷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采用有机玻璃板模拟围岩,中心挖去缺口部分代表巷道,遵循试验模拟的相似模型准则来设计试验,并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对模型裂缝的发展进行拍摄.试验结果表明:围岩中的弱面不但是加载过程中最容易破坏的位置,也是卸荷破坏过程中强度最薄弱的位置;裂纹的扩展方向与主要卸荷方向垂直,属于拉伸破坏类型;卸荷后在巷道的角部产生了拉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40.
为研究基坑明挖卸荷时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对下卧地铁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基于Mindlin应力解,推导得到复合地基中桩的侧摩阻力作用下地铁隧道的总竖向附加应力,利用双面弹性地基梁模型和两阶段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地铁隧道总竖向位移,并与前人理论计算结果、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最后,分析桩形状、桩截面面积、以及不同区域桩长度、间距的改变对桩侧摩阻力引起地铁隧道竖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桩参数如何改变,复合地基中桩侧摩阻力对隧道竖向位移的影响范围始终不变,约为1. 1倍基坑纵向长度;材料用量相同的方桩与圆桩相比,方桩可更有效地控制下卧地铁隧道竖向变形;适当地增大隧道斜上方的桩长度,可使其更有效地控制地铁隧道竖向变形;隧道正上方的桩间距存在一个合理的取值范围;适当减少桩纵向间距比减少桩横向间距可更有效地控制下卧地铁隧道竖向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