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超细铜粉(Cu)、超细镍粉(Ni)以及石墨粉(CP)导电单元,制备3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分析了导电单元不同施加量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在施加超细铜粉条件下,由于铜粉氧化,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为0.00 dB。在施加超细镍粉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0.00~10.10 dB;在施加石墨粉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为528~13.13 dB。导电单元的加入有利于导电网链的形成,但对胶合强度有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胶合板的导电性,因此电磁屏蔽效能是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超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全长200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1.0Ga左右,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带件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表明了在Rodinia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3.
欧洲落叶松,美洲落叶松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并指出了影响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美洲落叶松(Larixlaricina)生长的气象因子大小顺序依次为:40cm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最低气温、20cm地温、水气压、15cm地温、最低地面温度、10cm地温、5cm地温、最高气温、最低本地气压、平均本地气压、平均地面温度、最高本地气压、风速、最高地面温度、蒸发量、平均气温;绘制了欧洲落叶松  相似文献   
84.
岩溶陷落柱作为一种特殊地质体,在华北型煤田中广泛发育和分布。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于井田浅部,具有不均匀性,对煤矿安全的危胁较大,研究分析其发育规律对煤矿安全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灰岩层中产有大量珊瑚、蜓、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共描述皱纹珊瑚7属15种,其中新种11个,1个未定种。珊瑚化石组合中,小型单体珊瑚、中大型单体珊瑚和群体珊瑚共同繁育,种属分异度高,且地方性种数量大,表现为热带-亚热带生物区系的特点,说明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理位置应位于古赤道附近的热带-亚热带,为古特提斯洋中的古板块之一。  相似文献   
86.
朱日祥  周忠和  孟庆任 《科学通报》2020,65(27):2954-2965
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东亚古大地幔楔形成和华北克拉通破坏,该动力过程引发华北克拉通发生强烈伸展和岩浆活动,广泛形成裂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造成燕辽和热河生物群的繁盛与消亡.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东亚大陆经历了三次短暂挤压事件和两次强烈伸展构造.多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晚中生代燕辽和热河生物群的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强度、岩浆活动强弱以及盆地发展存在明显的时空相关性.上述现象表明地球深部动力过程不仅控制了克拉通破坏和地壳构造演化,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地表环境的变迁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因此,地球生命是与环境协同演化,并且共同受地球深部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7.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晃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相似文献   
88.
邓涛  董军社  王杨 《科学通报》2001,46(14):1213-1215
分析了采自中国华北地区11个第四纪地点共70个哺乳动物牙齿釉质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中国华北第四纪陆地生态系统中以C3植物占优势,与纬度相当的巴基斯坦以C4植物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一巨大差异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北侧将发生显著的温度下降,同时期南侧的温度将上升。南侧的升温使C4植物在巴基斯坦取代了C3植物;而北侧,高原上升引起的温度下降抑制了C4植物的分布,所以直到现代,中国华北地区仍然以C3植物占优势。  相似文献   
89.
为促进日本落叶松废弃物的再利用,本研究以日本落叶松凋落针叶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浸提法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得到日本落叶松凋落针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0%、液料比33∶1 mL/g、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270 W、超声频率40 kHz、提取时间58 min.总黄酮不同萃取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正丁醇相水余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其中正丁醇对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率IC_(50)值为7.438μg/mL,略弱于维生素C(7.259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为6.425μg/mL,表现出了比维生素C更高的清除能力.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总黄酮得率高,抗氧化活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废弃物有开发成植物源的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0.
本稿旨在探究近代华北乡村新式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弊端。近代华北乡村新式教育是在同旧式教育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忽视教育的观念是其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