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9 毫秒
31.
基于STL格式的三维重建是目前反求工程中研究的重要范畴,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可视化和图像处理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应用.现有的三维重建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表面的方法和基于体元的方法.但对于存在凹环和分支等复杂轮廓的情况,重建结果很不理想.所以有必要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较优的重建算法.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桥梁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嵌岩灌注桩的初始后屈曲性状,先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假定桩身后屈曲分析模型与相应的桩身挠曲位移函数,由此建立桩土体系的总势能方程;然后采用扰动法,基于能量原理导得不同约束情况下桩顶临界荷载的变化式,并据此讨论了桩土刚度比、桩身埋置率及桩顶自由长度等对桩身后屈曲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桩周土趋于软弱而桩身刚度越大时,桩身初始后屈曲平衡路径将越趋于不稳定,且可能因桩身初始缺陷的存在而导致其屈曲荷载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3.
同步发电机整流带反电动势负载时,当系统参数不匹配,在一定工况下,可能出现低频振荡。为了消除低频振荡,基于系统的特征方程、利用R ou th判据推导出小扰动稳定判据,对特征根和系统的等效阻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系统出现低频振荡是由于系统负的等效阻抗导致自激和Hop f分叉。当系统的总阻抗为零,且有一对共轭的特征虚根时,低频振荡出现。仿真证实了理论分析。给出在转子的交轴上增设一短路绕组和增大交轴阻尼绕组的时间常数等几种解决低频振荡的措施。  相似文献   
34.
通过刚性基底上沿非受载边弹性约束、面内均匀受压矩形板屈曲行为的分析研究,用里兹能量变分法建立了满足上述边界条件的板弹性屈曲强度的计算公式.通过考虑内填混凝土对组成钢板边界约束的增强作用,进一步用于方形钢管混凝土局部屈曲强度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已有方钢管混凝土柱局部屈曲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图4,表3,参10.  相似文献   
35.
顺层边坡岩体结构稳定性位移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顺层岩质边坡.概括出实际边坡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以其地质背景及力学作用机制为依据,抽象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岩梁结构简化分析模型。利用梁板屈曲理论,讨论了岩梁变形的前屈曲状态和后屈曲状态的分叉特性,建立了岩层结构发生灾变的判据。利用文中理论方法及所建立的位移判据,并结合工程现场有效的量测手段,可方便、有效的判定岩质顺层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6.
薄壁梁轴向碰撞下的动力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薄壁梁的轴向碰撞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考虑具有非对称断面和弯曲初始缺陷的薄壁梁受质量轴向对心碰撞的情形,计及弯扭耦合、轴向惯性、横向惯性和扭转惯性的影响,建立了薄壁梁轴向碰撞下的动力学方程式.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对控制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以槽形断面薄壁梁为例进行了算例计算和分析.分析中考虑梁的动力弹性屈曲问题,并对初始缺陷和碰撞速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7.
在薄壁结构的应用中,屈曲稳定性是影响其承载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减薄铺层厚度对复合材料薄壁结构局部屈曲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厚度(0.125、0.055和0.020 mm)的预浸料制备复合材料薄壁管,实验测试了其在轴压下的局部屈曲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层厚度减薄,实验采用的正交和均衡两种铺层方式的复合材料薄壁管局部屈曲载荷均随之提高,而屈曲失效模式没有发生改变.力学分析表明,铺层厚度减薄后,管壁弯曲刚度的改变和层间剪切应力分布对薄壁管局部屈曲载荷提高有重要影响.采用薄铺层制备复合材料薄壁结构件能够有效提高其局部屈曲能力.  相似文献   
38.
针对由预应力和巨型网壳结构组合而成的一种超大跨度拉索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总结了该结构体系已提出的两种预应力布置形式的索杆布置原则、受力机理、具体形式与几何拓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改进型拉索预应力布索形式.通过与已提出的两种布索形式及未布索桁架拱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了改进型布索形式下立体桁架拱的静力及稳定性能.对比指标包括结构最大位移、支座水平反力、杆件内力峰值、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及失稳模态等5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改进型布索形式的引入均可有效地提高桁架拱的结构刚度,改善结构的静力性能,并能较大地提高其稳定承载力,同时还能改善已有布索形式的缺陷,是较合理的索杆布置;其中第2种改进型布索形式的综合性能更好,是一种更有效的布索形式.  相似文献   
39.
该文采用SAP2000软件,对双杆身桅杆刚性连杆连接和软性钢丝绳连接进行了风荷下的非线性受力分析和屈曲分析,文章分析比较了计算结果,并根据计算结果优化双桅杆结构布局形式,为双杆身桅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8个钢板局部屈曲受压试件进行轴压及偏压试验,观测了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BSP梁)中梁侧锚固钢板在不均匀压应力场下的局部屈曲模态,研究了钢板屈曲应力场分布、屈曲承载力、竖向变形能力及屈曲起拱高度随不同螺栓间距、钢板厚度及纵横向加劲肋配置方式的改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梁侧锚固钢板的屈曲承载力随螺栓间距的减小及钢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减小螺栓间距为更经济有效的方法;配置纵向加劲肋能更有效地改善钢板的屈曲承载力,改善效果随加劲肋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提高;在纵向加劲肋的基础上再配置横向加劲肋对改善抗屈曲性能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