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2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969篇
系统科学   528篇
丛书文集   946篇
教育与普及   5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篇
现状及发展   134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758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869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932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989篇
  2008年   1172篇
  2007年   1090篇
  2006年   808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659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分枝理论推导非线性系统两变量P和PI控制下的分枝特性,所导得的几个定理阐明了简单分枝点和Hopf分枝点的位置和性质。一个简化精馏塔模型用于演示这一过程,展示出精馏塔系统在闭环时,可能出现多态和极限环。  相似文献   
42.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乳状液类型的测定,变型,去乳化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用从头算方法,采用 STO—3G 基组,对系列硫氮环分子(包括未知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优化的结果基础上,比较了硫氮环分子的稳定性,得出了硫氮环分子的稳定构型,本文还讨论了硫氮环分子的芳香性问题,说明在硫氮环系列分子中,只有一部分具有“多电子芳香性”。同时预测了 S_2N_3~+和 S_5N_~(2+)合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根据两步递归插补的思想,导出了任意三维椭圆弧高速插补的公式和算法.它是空间圆弧高速插补方法在三维椭圆弧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最后还对插补算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47.
在中立型多滞量线性微分方程系统的理论解的基础上,讨论Runge-Kutta 方法的稳定性,得到一个)(aA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8.
王维 《科技资讯》2007,(14):58-59
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径大,宽跨比较小,横向稳定是桥梁安全性的关键,其数值的改善可通过改变矢跨比来实现。文章运用非线性稳定分析的基本理论,得出了某桥在风荷载作用下不同矢跨比的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风荷载对该桥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矢跨比影响较大,但选取矢跨比时应综合考虑,其取值范围在1/4 ̄1/6之间。  相似文献   
49.
为避免盐渍土在固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体积变形危害,研究其自生体积稳定性。制备了290mm长的试件,利用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测试了不同含量的氯盐与硫酸盐在不同固化剂体系下引起的固化土的线性膨胀/收缩率,分析了C a2 、N a 以及含水率对膨胀/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氯盐盐渍土不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形,而固化硫酸盐盐渍土可能引起巨大的膨胀率;采用矿渣-粉煤灰-水泥复合固化剂,参与化学反应而产生膨胀性产物的C a2 减少,可以降低固化盐渍土的膨胀率。当C a2 不足而N a 充分时,氯盐和硫酸盐不会对化学反应起促进作用。含水率会影响固化土结构的疏密程度以及膨胀性产物的生长位置。  相似文献   
50.
李宏伟 《科技信息》2007,(7):185-185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合时代特点,作到既瞻前又顾后,就是要看到世界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正确预测未来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发展等诸方面的趋势和人才需求,对专业建设的需要和制约;同时,要看到高校自身的历史、规模、内涵建设、专业状况、师资力量的特点,注意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