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用微扰分子轨道理论的LCMO法研究了螺环[2,4]庚-4,6二烯分子的环间共轭作用,所得结果支持此分子具有芳香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荷移光谱和有机分子的电子光谱出发,初步探讨了常见各类指示剂的颜色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DFT)和PBC方法对σ-π共轭高分子电子结构和带隙进行理论研究,电荷掺杂和聚合物中π共轭链长度对带隙降低起到重要作用,发现PBD是一种窄带隙的高分子.  相似文献   
4.
无机苯芳香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HF/6-311G^*和B3LYP/6-311G^*基组水平上,对苯和无机苯(B3N3H6)进行了计算,从结构判据,能量判据,磁性判据和键级判据四方面系统地讨论了无机苯的芳香性问题,并与苯的芳香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机苯具有芳香性,但较有机苯为弱。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1YP/6-31G(d)水平下对主链含有30个原子的聚乙炔和聚硅烷在未掺杂和电荷掺杂及掺杂后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几何全优化,再对它们的几何结构和自旋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聚乙炔中,电荷掺杂后在链中间区域形成了极子,加电场后,极子偏离中间位置向链的一端移动,电场越大,极子偏移也越大:在聚硅烷中,电荷掺杂后形成的极子几乎遍及整个分子链,加电场后极子移到了链端.表明在同样的电场下极子在聚硅烷中的移动程度比在聚乙炔中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Gaussian 03程序包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未掺杂、电荷掺杂和C1掺杂的聚吡咯、聚呋喃、聚噻吩进行几何全优化,并对它们的几何结构、自旋密度、自然键轨道(NBO)、前线轨道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电荷掺杂能使聚合物键长趋于平均化,其极子分布几乎遍及了整个分子链而C1原子掺杂对聚合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与C1原子相邻的C原子上,极子分布局域在C1原子附近的大约7个碳原子上,掺杂能够明显增强仃电子共轭性,降低能隙,从而增强导电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vasp计算程序包,计算六方氮化钼的晶胞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它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和局域态密度,分析了六方氮化钼的电子结构,并阐明了其具有高导电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DFF/ROB3LYP方法计算了几种一碳掺杂(碳取代一个硼原子或氮原子)的硼氮纳米管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其导电性,得到了这种碳掺杂硼氮纳米管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曲线,并与纯硼氮纳米管作了比较,讨论了碳掺杂对硼氮纳米管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苯胺基)甲基吡啶[2,3-d]并嘧啶类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证明了偶极矩,LUMO能级和HOMO-LUMO能隙对其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CuO催化丙烯选择性还原N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丙烯在CuO上选择性还原NO的反应,几何优化了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解析了反应路径,并算得活化能为34.26kJ·mol-1。结果表明:丙烯首先与CuO作用,形成中间物种,然后NO直接被中间物种所还原,这是一种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的直接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