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68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1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3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烟幕技术是现代战场效费比最高的光电对抗手段,其干扰效果依赖于烟幕的组成成分。对基于四氯化钛-氨水体系液体发烟剂布设的烟幕的红外衰减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适宜条件下,烟雾呈中性,同时对3~5μm和8~12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率可分别达到65%和90%。当靶温在34℃~73℃之间变化时,烟幕对8~12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率均高于90%,对3~5μm红外辐射的衰减率随靶温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2.
钱定平 《科学》2003,55(4):58-60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绝活,我称之为提升自然的人文意象.他们发明了像"鲸吞"、"虎视"、"獭祭"、"风声鹤唳"、"狼奔豕突"这样的美妙词语.对于自然那飘忽空灵的认识,在语言这个随身携带的工具箱里收藏起来,就可备随时使用.这一点,在世界民族之林里可能是独步全球的(请参阅作者<美是一个混血女郎>中"獭祭之乐乐无穷"篇).那么,如果中国古人到过美国加州红杉国家公园,可能会想出诸如"杉举"、"杉耸"、"巨杉入云"、"高杉出岫"等这样高迈鹰扬的词汇来吧.  相似文献   
43.
影响光电检测电路信噪比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噪声电路理论,应用解析方法推导出了光电检测电路信噪比的公式,并结合噪声En-Jn模型,对光电二极管用于光电检测时影响电路信噪比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导电高分子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光电材料领域中研究进展情况.论述了聚乙炔、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乙烯撑(PPV)及其衍生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介绍了导电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发光材料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作者利用对自旋算符的量子线性变换理论,提供了一种考察自旋1/2态下的量子逻辑门变换的一种有效方法,并给出了几个基本量子逻辑操作的变换表达式。  相似文献   
46.
联吡啶钌络合物敏化钠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光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蓉  王维波  肖绪瑞  侯原军  张宝文  曹怡 《科学通报》1997,42(24):2622-2625
<正>用有机光敏染料敏化半导体电极,拓展其光谱响应,可以改进宽禁带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性能。近来,Graetzel研究联吡啶钉络合物敏化纳晶多孔TiO2薄膜,使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证明这是提高半导体光电性能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联吡啶钌络合物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其氧化态稳定性高,是一种理想敏化剂。为设计、发展新型有机光敏体系、进一步提高敏化效果,本文研究联吡啶钌的空间结构因素和纳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的表面处理改性对其敏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生物超微弱发光图象的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石慈  邢达 《科学通报》1997,42(6):643-646
任何有生命的物质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可以自发地或受外界条件诱导后发射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子流,强度在10~10~4光子/cm~2·s,波长在180~800nm之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自从1955年Colli等人第一次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生物的超微弱发光之后,国内外的科学家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很关注,但由于受到光电探测器灵敏度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工作是探测生物样品超微弱发光的总强度,记录的只是空间积分光强,而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即不能反映样品各部位的发光强度分布,给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8.
采用间歇脉冲电压激励并使传感器在临界饱和状态下工作的磁通门磁力仪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在检波和放大电路上采用同步解调和深度负反馈技术,改善了磁力仪的性能。  相似文献   
49.
该文根据多碱光是阴极光学信息和光电流监控原理,给出了理论模型,研制了测试仪器,例举了测量结果,并对此作了简单分析,理论的多碱光电阴极光学反射率R(d)和实测的R(d)比较可以控制阴极成分,并给出阴极厚度的信息、多碱光电阴极的单色光电流I(d)、光电子逸出深度以及大量的工艺信息,借此可以调整工艺,改善光电阴极的光谱响应。  相似文献   
50.
对用光学单三角法测量物体一维曲面轮廓的光电传感器作了详细的理论研究,指出了影响传感器灵敏度、动态范围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