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81.
北疆棉花群体光合速率 (CAP)日变化及生育期CAPmax变化数据点可采用多项式函数f(t)=a0 a1t a2 t2 … antn拟合 ,微积分求解各棉花品种蕾期、花期、花铃期、吐絮期净CAP与净CR变化的特征值。分析特征值 ,表明日CO2 积累的 85.9%~ 93.7%,平均 90 .6%是在日光合速率高值期内完成的。开花前后是棉花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PAD)开始的标志 ,吐絮前后是棉花PAD结束的标志。棉花PAD是棉花栽培管理的重点时期。棉花品种群体光合速率 (CAP) 差异主要表现在吐絮期  相似文献   
782.
Ag+,Pb2+对轮藻光合色素及GAP脱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剂量的Ag^+、Pb^2+胁迫轮藻,研究其光合色素含量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简称GAP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胁迫效应随重金属种类、胁迫时间及剂量而变化.胁迫初期二指标变化不大,甚至呈增长趋势;随时间延长二指标显著降低;且胁迫效果Ag^+〉Pb^2+.  相似文献   
783.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试管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对不同光照强度处理2个月和4个月的美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情况、多糖含量、光合特性和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处理2个月和4个月的美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指标和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大;在光照处理2个月时,36 μmol·m-2·s-1的光照强度有助于试管苗光系统Ⅱ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提高和热耗散能力的增强,而54 μmol·m-2·s-1的光照强度有助于试管苗碳循环系统的完善;在光照处理4个月时,54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试管苗光反应系统的完善和热耗散能力的增强。研究结果表明,美花石斛试管苗在不同发育时期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培育过程中可根据试管苗的生长节律进行光照强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784.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_2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转PEPC, PPDK, NADP-ME, PEPC + PPDK酶基因水稻及原种为材料, 比较C4途径有关光合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CO2交换等生理指标, 重点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 结果如下: (1) 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高20倍; 光饱和光合速率比原种高55%, 羧化效率提高50%, CO2补偿点降低27%. (2) 在高光强(3 h)或光氧化剂甲基紫精(MV)处理后, 与原种相比, 转PEPC基因水稻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 光化学猝灭(qP)下降较少, 证明其耐光抑制和耐光氧化能力增强. (3) 在高光强条件下, 转PEPC基因水稻中RuBPCase活性变化不明显, 但碳酸酐酶(CA)诱导活性增加1.8倍. 这些结果为揭示高光合效率机理和高光合效率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85.
【目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同时拥有雄株和两性株,具有极为罕见的雄全异株繁育系统。对桂花不同花期的光合特性及花部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雄性和两性桂花在不同花期的光合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评价雄性和两性桂花生长适应性及后续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雄性和两性桂花不同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测量,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生长素(IAA)、茉莉酸(J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s)5种植物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雄性桂花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在不同花期均低于两性桂花的;测定的5种激素中,平均激素含量最高的为脱落酸;茉莉酸含量在雄花的花期内持续增加,玉米素核苷含量在两性花的花期内不断升高。【结论】气孔导度是影响桂花净光合速率的一个关键因子,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脱落酸和茉莉酸的不断积累可能导致了雄性桂花花瓣的大量脱落;玉米素核苷在两性桂花花期的积累对果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雄全异株桂花不同花期阶段提供基础生理数据,为后续探索雄花花瓣脱落及果实发育提供...  相似文献   
786.
氧化石墨烯对银白杨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石墨烯的生物效应,为其在林业生产应用提供指导.本文以银白杨(Populus alba L.)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式,在土壤中施加不同质量浓度(0、10、20、50和100 mg/L)氧化石墨烯(GO)溶液后,分析植株生长情况、叶片光合荧光参数、根系形态和土壤肥力变化情况.与0相比,10、20、50和...  相似文献   
787.
【目的】探究氮磷钾复合施肥对增温促花后的优质盆栽观赏海棠品种‘长寿冠’(Chaenomeles speciosa‘Changshouguan’)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长寿冠’增温促花后的复壮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根部施肥试验,设置对照组(CK)和9个处理组(处理1—9)。研究其对生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1)处理1—9均对‘长寿冠’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有显著影响。以处理8(N3P2K1)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74%、11.13%,均差异显著(P<0.05)。(2)各处理组能显著提高叶片相对叶绿素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变化不明显,说明‘长寿冠’叶片净光合能力的提升是由气孔和非气孔两方面因素导致的。(3)处理1—9均提高了‘长寿冠’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  相似文献   
788.
幼苗期夏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封顶现象,为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封顶现象的破除作用,以1年生夏橡播种苗木为研究对象,在夏橡封顶时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IAA.通过对夏橡生长特性、光合特性的测定,运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及沃勒-邓肯对比分析在喷施不同质量浓度IAA后幼苗期夏橡生长特性与叶片光合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IAA提高了夏橡光合特性日变化指标Gs、Tr及Ci,进而提高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低质量浓度IAA处理下幼苗期夏橡Pn下午峰值提前,高质量浓度处理后光合“午休”现象消失;IAA处理对于延缓Pn下降有一定作用,质量浓度为60 mg/L的IAA处理时Pn最大;IAA处理前期主要受气孔限制,后期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得出结论:IAA的喷施会提高夏橡幼苗的Pn,延缓Pn的下降,此外IAA质量浓度为100~120 mg/L时,破除幼苗期夏橡封顶现象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89.
对长白山地区两种金丝桃属植物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 L.)与乌腺金丝桃(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率等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其生境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柱金丝桃的净光合速率在两个生长季均明显高于乌腺金丝桃,且差异极显著(P<0.01);长柱金丝桃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乌腺金丝桃(P<0.01);长柱金丝桃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乌腺金丝桃(P<0.01).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与蒸发速率及光合有效辐射显著负相关;蒸发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区分两植物差异的指标:净光合效率、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光合色素含量.长柱金丝桃的光合性能强于乌腺金丝桃,净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是导致两种植物生态分化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790.
【目的】分析不同梓树(Catalpa ovata)和滇楸(C.fargesii)嫁接苗第1年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砧木对楸树(C.bungei)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为初步筛选适宜楸树嫁接的砧木以及楸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梓树和滇楸为砧木,以‘南林1号’(‘Nanlin 1’)‘洛楸’(‘Luoqiu’)和‘苏楸1号’(‘Su 1’)为接穗,进行芽接,共6个嫁接组合,测定嫁接后128、141、155、174和189 d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统计嫁接6个月后的成活率,测定接穗当年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量及生长1年后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结果】6种砧穗组合中‘南林1号’/滇楸的成活率最高,达76.91%,‘苏楸1号’/滇楸成活率最低,仅有32.05%;‘南林1号’/梓树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65.51、2.89 cm,‘苏楸1号’/滇楸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83.43、1.63 cm。各嫁接组合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均小于1,嫁接生长第1年,均未出现“大小脚”现象,但‘苏楸1号’/滇楸亲和性最差。在整个生长测定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