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催化裂化装置“人-机实时优化控制”系统,给出了计算参数辨识和在线仿真耦合建模方法及多种优化策略综合调优技术,该控制系统在全国多家炼油厂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2.
详细介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2#催化装置2007年进行MIP外提升管新工艺技术改造及运行的情况,对装置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83.
为充分利用催化裂化油浆,需要对油浆中的催化剂颗拉进行脱除,通过采用复配沉降剂的方法,优选沉降时间,沉降温度、复配比,寻找到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油莱中催化剂含量,提高沉降效果的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油浆的固含量最低可以降至0.65mg·g^-1,脱除率可以达到86.47%。  相似文献   
84.
采用浸渍和成胶过程中混合引入镧的方式制备了镧改性催化剂,利用比表面测试(BET法)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物化性质和酸性进行了表征;以大庆和大港两种高氮焦化蜡油为原料,在重油微反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抗氮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镧改性明显提高了催化剂酸性和抗氮性能,且随镧引入方式或位置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镧浸渍催化剂的抗氮性能最优.催化剂物化性能与抗氮性能关联结果显示,催化剂总酸量在抗氮性能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建立了文题的评价方法,确立了评价条件。通过实验证明,用该法评价防垢剂的防垢效果是确实可行的,能明显地区分防垢剂的好坏,且具有设备简单、方法简便、时间短等优点。聚异丁烯硫代磷酸盐用作油浆防垢剂具有防垢效果。  相似文献   
86.
渣油催化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裂化温度下仍为液态的高沸组分和已汽化的组分一起以不同方式参与催化剂颗粒内的传递过程和裂化反应.采用抑制气态油品反应的方法考察了渣油中液态油品的生焦。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生焦率的主要参数。其次是油品的升温速率 渣油经冲洗色谱分离的三组分中胶质的生焦倾向最大.温度对它的影响亦最大.饱和烃及芳香烃对胶质裂化生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7.
基于流化催化裂化过程的特点及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对国内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能量和火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用能优化改进措施。通过采取优化分馏塔回流取热、增加高温位中段及油浆等循环取热、增设烟机回收装置烟气压力能、优化换热网络和利用装置低温热等措施,可使装置能耗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8.
用不同浓度的HCl,HNO3,H2SO4和HClO4对齐鲁RMS-8流化催化裂化(FCC)平衡剂的脱金属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这4种酸都能有效脱除催化剂表面上的污染金属钒,也能脱除少量的铁,但基本没有脱镍效果。不同的酸在含量较低时的脱钒率差别较为明显,随着酸含量的增加,脱钒率都逐渐增加,不同酸的脱钒率达到30%左右以后基本不再变化。这表明催化剂上的钒一部分存在于体相内,另一部分存在于体相外,体相外的钒约占总钒量的30%左右。脱钒后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明显恢复,以10%左右的酸处理后的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进一步提高酸含量,催化剂会因表面铝被脱除,使得催化剂酸性下降,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9.
根据提升管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和渣油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集总模型,全面系统地考虑了气固两相之间复杂的流动、传热、传质以及各种操作因素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化学反应的影响,确立了κ-ε-κp流动物理模型和渣油-回炼油反应集总模型,建立了渣油催化裂化提各管反应器三维气固两相流动、传热及反应模型,编制了大型模拟计算程序,并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0.
催化裂化冷凝脱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成份,对分析干扰非常严重,一些炼厂对硫化物的分析常采用亚甲基兰法,因为该法只适用测定低浓度硫化物,对冷凝脱水中高浓度硫化物测定结果误差很大。作者用碘量法测定硫化物,大大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结果表明ZnS在pH=10的NH_4Cl-NH_3-H_2O缓冲液中沉淀,是准确分析硫化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