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系统科学   101篇
丛书文集   9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3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I~2C总线的智能温度控制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温度控制器正向单片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TCN75是美国Telcom公司生产的带I~4总线串行接口的智能温度控制器。它可广泛用于数字温度计、温控仪、电信设备、UPS电源、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子产品领域。文中介绍了TCN75型智能温度控制器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及通信方式,并阐述其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52.
氯霉素在牙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牙鲆体内氯霉素的药物浓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表明:1)单次口服剂量为8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在牙鲆体内的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第一次达峰时间Tmax(1)出现在2.00 h,鳃、肝、肾、血、肌的第一次达峰浓度Cmax(1)依次为15.01、11.80、10.35、8.56、5.21μg·mL-1;第二次达峰浓度Cmax(2)小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1),第二次达峰的时间Tmax(2)出现在8.0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肾、鳃、肝、血、肌分别为176.87、133.77、118.77、65.33、50.36μg·mL-1·h.消除半衰期(T1/2)为4.89-10.39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8.67-17.05 h,说明氯霉素在牙鲆体内吸收较迅速,但滞留时间较长.2)连续5 d口服剂量为40 mg·kg-1的氯霉素,药物消除半衰期(T1/2)为39.40-115.50 h,说明口服氯霉素在牙鲆体内消除缓慢,残留较严重,其中以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最明显.  相似文献   
53.
SIWR-Ⅱ型水下机械手的工具库,是水下作业系统中用来装载作业工具的装置.设计了一个控制软件,以实现此工具库的控制.本控制系统将采取由PC机和MCS-51单片机组成的上、下位机结构的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了工具库的基于上下位机的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并最终以该软件实现对工具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一种利用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口通信功能实现对LED大屏幕进行控制的系统。  相似文献   
55.
基于MSComm控件的串行通信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串行接口由于其具有连接简单、使用方便、数据传递可靠等优点,在工业实时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基于Windows98平台上利用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编写串行通信程序的方法,并结合开发实践,阐述了用C Builder5语言实现了基于ActiveX技术的串行通信编程的一般步骤。实践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从而大大缩短实时控制软件的开发周期,减少程序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6.
基于TCP/IP网络中多PLC通信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在控制领域中PLC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因此与上位机间的通信也越来越频繁。通常PLC同上位机间的通信方式是单线对等连接或通过PLC网络实现。文章提出了一种将上位机和多个PLC通过通信服务器组成通用TCP/IP局域网的方法,上位机以定期主动查询方式和PLC实行通信,介绍了上位机通信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57.
本文应用构象分析讨论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并给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58.
介绍一种基于I^2C总线的串行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在飞机电源系统部件--调压控制保护器中的BIT(机内自检测)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串行A/D器件MAX187和中行存储器件AT24C16的详细使用方法。对调压控制保护器的BIT设计方法与使用可靠性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9.
本文叙述了如何对IntelINS8250进行直接编程,以实现微机与8031单片机组成分布式测控系统以及用软件设计的方法解决通讯数据检错、防止总线竞争、确定回传等待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以Intel51系列单片机通用并行口仿真I~2C总线的方法,给出51系列单片机与串行E~2PROM24LC16的互连及部分操作详细清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