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在对南海东北部陆缘的磁场资料展开多尺度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深度资料,反演求取了前中生代基底的视磁化强度分布.通过对现有综合钻井和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基底视磁化强度分布,推测研究区视磁化强度高值带北段可能受制于陆壳,而南段特高值则可能是受次洋壳的改造作用,研究区西部的视磁化强度低值区是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岩系,视磁化强度负值区的潮汕坳陷及其东南部基底具有洋壳或准洋壳性质.  相似文献   
22.
地层不整合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多个不整合.在测井曲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不整合成因机制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该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生界不整合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4种类型.受不整合的控制,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将不整合面上、下划分为底砾岩、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带.在纵向上,不整合的分层结构可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不同的不整合剖面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3.
济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解孔隙和裂缝,溶解物质主要为长石、岩屑等碎屑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裂缝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缝.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喜山期,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附近的砂体中.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其中三角洲砂体物性最好,河流砂体次之,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物性较差.构造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断层活动和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下约100 m内储层裂缝和溶解孔隙最发育、物性明显提高.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对储层的改造程度与沉积相带及距不整合面的距离有密切关系.中生界最有利的碎屑岩储层为不整合面之下约100 m内的河流或三角洲砂体.  相似文献   
24.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埕岛地区中、古生界燕山、喜山两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应力值变化大 ,断裂活动强烈 ,产生的裂缝大部分为大裂缝。从裂缝性质和分布看 ,北部和西南部易产生张性裂缝 ,东南部易产生剪性裂缝。喜山期应力值变化小 ,且断裂活动逐渐停止 ,使微裂缝大量发育 ,主要分布在埕岛地区的北部和南部 ,这些地区是较好的油气开发区。  相似文献   
25.
埕岛地区中生界和古生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埕岛地区中、古生界燕山、喜山两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应力值变大,断裂活动强烈,产生的裂缝大部分为大裂缝。从裂缝性质和分布看,北部和西南部易产生张性裂缝,东南部易产生剪性裂缝。喜山期应力值变化小,且断裂活动逐渐停止,使微裂缝大量发育,主要分布在埕岛地区的北部和南部,这些地区提较好的油气开发区。  相似文献   
26.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下第三系,岩石类型多种多样。在岩石取心和岩石薄片不多的情况下,为了对本区火山岩准确定名,了解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等岩浆作用的形成和演化,对本区12块火山岩的主元素分布(包括铬、钴、镍等微量元素分析)和7块火山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本区中生界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岩和碱流岩,而房身泡组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岩类,这表明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橄榄石和辉石的结晶分异作用。本区火山岩应主要来自上地幔,而房身泡组源区相对较浅,可能有下地壳物质混人。  相似文献   
27.
鄂尔多斯盆地中,古生界原油轻烃单体系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文正  关德师 《科学通报》1992,37(3):248-251
  相似文献   
28.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生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不整合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多个不整合。在测井曲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不整合成因机制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该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生界不整合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4种类型。受不整合的控制,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将不整合面上、下划分为底砾岩、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带。在纵向上,不整合的分层结构可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不同的不整合剖面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9.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构造综合地球物理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质、重磁、地震、测井、岩石物性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深层密度的空间变化模式并进行了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沉积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的控制,太古界构成东营凹陷的结晶基底,是一个北东转近东西向的北陡南缓的断陷,最深处位于现河、辛镇一带,可达12000m;下古生界奥陶系构造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其构造格局与太古界有很强的一致性;中生界宏观上继承了下古生界的构造形态,但填平补齐和局部改造比较明显,凹陷范围明显缩小。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断裂构造总体格局为向北东撒开、向西南收敛的束状构造,且可以分为高青-博兴断陷区、利津-草桥断陷区、东营-王家岗断陷区3个断块。东营凹陷边部的隆起地带发育有3条火成岩带。与钻遇井深度比较,中生界和下古生界深层构造的反演精度分别达到91.14%和88.17%。  相似文献   
30.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下第三系岩石类型多种多样。在岩石取心和岩石薄片不多的情况下,为了对本区火山岩准确定名,了解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等岩浆作用的形成和演化,对本区12块火山岩的主元素分布(包括铬、钴、镍等微量元素分析)和块6块火山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本区中生界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岩和碱流岩,而房身泡组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岩类,这表明在岩浆的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