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91.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煤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绥滨坳陷滨参1井和绥D1井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中的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绥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为两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92.
川西坳陷中段关键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三叠世以来川西地区经历了以挤压作用为主的多期构造运动,在研究区造成了多个不整合面。本文以这些不整合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键不整合面识别和剥蚀厚度恢复,分析了不同剥蚀厚度代表的地质意义。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地震反射剖面特征等分析,认为与川西坳陷中段中生界油气成藏关系密切的几期构造运动分别是安县运动、印支晚幕运动和喜山运动。根据具体资料情况分别选取了镜质体反射率-深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深度与参考层厚度法、声波时差法对相应的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自晚三叠世开始,研究区构造强度中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过程;研究区主要构造圈闭形成较早,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喜山运动在研究区作用最强,并控制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研究区成藏作用终止于喜山运动。  相似文献   
93.
崔忠伟 《科技信息》2010,(21):I0083-I0083,I0069
公钥加密算法的核心是寻找陷门单向函数,利用该函数求逆的不可行性,对发送的消息进行加密,以实现通信保密和网络安全。本文根据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公钥加密算法。  相似文献   
94.
输水工程是调水的关键,如果技术上不可靠,即使最好的调水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输水线路工程建设必须在取得翔实的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进行,因此对水库输水线路工程建设的地质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95.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具有多物源特征。通过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显示:研究区北部岩屑以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岩屑为主;中部和南部则以泥岩、粉砂岩岩屑为主,中部见有火成岩岩屑。研究区北部稀土元素Dy亏损,Ce未见明显异常,稀土元素整体属于平坦型;中部整体属于右倾型,Ce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而南部Dy、Eu亏损,整体属于平坦型,略有一点左倾型。研究区北部重矿物中,黄铁矿含量普遍很高,是研究区内唯一未见有方铅矿及独居石的地区;研究区中部,重矿物组合种类较多;而研究区南部是区内唯一没有出现尖晶石的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北部受来自于东北部和西北部双重物源的影响,中部地区物源为东北方向物源的延伸并混有龙门山和盆内古隆起所提供的物源;而康滇古陆则为南部地区的物源区。晚三叠世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逆冲褶皱带的隆升差异性是须二段物源多样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6.
川西坳陷高庙子地区沙溪庙组是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该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储量难动用,采速低,稳产差,面临提高综合开采效益困难等问题。本文主要是对研究区气藏动态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为研究区气藏高效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本文首先建立了生产井类型划分标准将生产井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即高效井、中高效井、中效井及低效井。结合研究区生产井采气曲线、产量递减曲线等,分井组、区块对研究区气藏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区气藏产量递减、含水等现象,解释不同现象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地质特征和地层能量分析等,对研究区气藏开发的动态特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基于上述分析,对研究区气藏可采储量进行了预测,对其生产潜力进行了评价,并针对生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研究区下一步地高效开发提供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97.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8.
通过区域应力场特征、区域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分析,并依据区域应力场控制下不同走向断裂的演化特征、叠合效应及其约束下不同凹陷成藏要素的差异,对济阳坳陷不同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印支期板块拼合作用影响下形成"多米诺骨牌式"有序逆冲褶皱,燕山期在东侧的郯庐断裂带和西侧的兰聊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及燕山-喜山期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下,相继发生了"多米诺骨牌式"有序构造反转和北东向"帚状"走滑运动,依次形成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并相互叠加;不同断裂叠加效应下,各凹陷具有"脉动式"伸展过程,伸展率的差异控制了不同凹陷的成藏要素;济阳坳陷自南西向北东主要含油层系具有古近系至新近系逐渐上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
南祁连盆地广泛发育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但是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的研究程度都很低。因此,对此地区烃源岩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据此,从烃源岩类型、有机质的类型、丰度、成熟度等方面对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上三叠统尕拉德寺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为差—中等,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Ⅱ2),有机质到达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中等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0.
正我们已经知道了绝大多数人的交流仅限于第一层——交流双方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只是简单地互致问候而已;到达第二层的交流与第一层有所不同,开始交换彼此所知的信息了;而第三层交流与第二层已经有了质的区别,因为交流双方开始冒险了,他们在冒险交换彼此的思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人评判、指责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的思想常常被某些人评判后,今后或者我们就会对这样的一些人"敬而远之"或者实在无奈之下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