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3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Pb geochronology and sediment core profiles of organic carbon, total sulfur and organic carbon isotope (d 13C) value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Shamei Lagoon, located in the Wan-quan River Estuary, eastern Hainan Island, China. Totalsulfur and d 13C values decreased upwards in the top 30 cm of a sediment core that spanned the last 200 years of deposi-tion. Total sulfur concentration and d 13C values respectively decreased upward from 1.92% to 0.36%, and -20.63?to -23.64? The C/S ratio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earlier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range of 0.47—0.80,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sulfur. Since around 1900 AD, the C/S ratio increased rapidly to a maximum of 3.94, but no simpl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sulfur during this more re-cent perio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fore 1800 AD, the lagoon had a fully marine character, and the location of to-day抯 Wanquan River Estuary was an open embayment.From 1800 to 1900, the salinity of Shamei Lagoon decreased noticeably. The amount of seawater which could enter thelagoon decreased gradually as the Yudai spit grew. Today,seawater scarcely affects the lagoon; it is essentially a fresh-water basin.  相似文献   
32.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过程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可以很好地解析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可推测其发生的反应.结构分析表明:在保温反应开始阶段,尿素与甲醛之间的反应主要为加成反应,产物以一羟甲脲和二羟甲脲为主,并有少量三羟甲脲生成;三聚氰胺与甲醛的加成反应产物为一羟甲基三聚氰胺和二羟甲基三聚羟胺;缩聚反应已经发生,一羟甲脲,一羟甲基三聚氰胺,一羟甲脲与一羟甲基三聚氰胺间的缩聚反应已经开始,分子间以醚键和次甲基键连接为主.保温反应结束直到整个反应结束,缩聚反应为主要反应类型,三聚氯胺改性脲醛树脂中存在着3种反应体系:尿素甲醛的反应体系、三聚氰胺甲醛反应体系和三聚氯铵尿素甲醛共缩合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33.
应用潮波方程和扩散方程计算出放射性核素110 mAg在大亚湾的浓度分布,使用库室模型描述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建立了海洋生物库室简化模型,得出大亚湾海域马尾藻对放射性核素110 mAg的迁移转化在各网格处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浓度规律.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是恰当的. 该方法为预测核电站废水排放中放射性核素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利用色谱法、气-质联用技术及碳-13核磁共振,定量地研究了N-4-戊烯基硝酮体系区域选择性产物的结构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是对N-4-戊烯基硝酮环加成产物分析的有效方法.所得结果与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动力学控制、硝酮偶极体系的LUMO轨道控制及过渡态理论相符,它为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采集无处不在,人们对信息采集的成本也要求越来越低,摄像头采集条码是目前采集条码的一种趋势,它由于低成本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开始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介绍了摄像头和PC机相连采集条码的算法,为摄像头识别条码提供了雏形。  相似文献   
37.
高令杰  赵天增 《河南科学》1998,16(2):167-170
通过对LEP-120型工业粘合剂核磁氢谱和碳谱的综合解析,确定了样品中各种组分的结构和相对含量。并对样品的核磁氢谱和碳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显示了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和高聚物结构鉴定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汽轮机末级叶片钢2Cr13粗晶马氏体在重新加热淬火后的粗晶遗传现象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在奥氏体化时恒温形成的动力学和组织结构。讨论了在相变区的加热速度、奥氏体化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研究表明,调质后粗晶奥氏体的遗传现象,是由于沿原奥氏体晶界碳化物偏聚析出的结果。还讨论了奥氏体晶粒度对调质后力学性能的影响,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调质后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及尺寸。  相似文献   
39.
利用Pearson-Х^2最大距离的定义,讨论了逆高斯分布的Pearson-Х^2最大距离及其渐近性.  相似文献   
40.
采用构造性方法证明了蕴含Ar+1^(m)-可图序列刻划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