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酸液在酸压裂缝内流动时,有少数较大的岩石孔隙或天然裂缝首先受到过量酸液的溶蚀而迅速增长形成蚓孔,使滤失主要在蚓孔内发生。因此研究天然裂缝性油藏酸液滤失,必须考虑酸蚀蚓孔的影响。基于裂缝性油藏酸压中酸液的流动反应特性,建立了酸蚀蚓孔的增长模型、酸液在蚓孔内流动反应模型和滤失的酸液在地层中流动模型,提出了便于现场应用的裂缝性油藏酸压滤失计算方法;就影响蚓孔增长及滤失的裂缝净压力、蚓孔密度和酸液粘度等因素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对于现场酸压施工中有效控制酸液的滤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研究了成体大凉疣螈肺脏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纤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肺脏大体解剖为一对有弹性的中空薄壁囊状结构,内表面呈蜂窝状;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囊状肺分为气管、隔膜和肺泡的多级结构,与高等动物肺脏的基本结构相似,但肺泡数量少,表明其呼吸功能较弱.对纤维分布的观察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肺脏的气管和肺泡壁拥有较为丰富的胶原纤维.该文首次对大凉疣螈做了肺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为更深入了解疣螈及其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3.
2007年4月~2009年8月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境和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内文县疣螈的分布呈"斑块化"和"破碎化"的特点,只在农茶、石屋冲、东冲和包家河4地发现有文县疣螈,平均种群密度为0.180只/m2,农茶最高(0.368只/m2),包家河只有零星分布.对海拔高度、水深、流速、基底类型、植被盖度、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的选择具有较显著差异,较适合的生境为海拔高度1 100~1 400m区间,水深0.3~0.8m,沙石底质,流速小于0.5m/s,植被盖度60~80%的水潭或小溪.主要食饵为节肢动物,占73.0%,其次为环节动物,占23.5%,另有少量软体动物,捕食与生境选择存在一定关系.在分析了保护区影响文县疣螈生境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文县疣螈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4.
55.
制备了一种能够选择性识别Cd~(2+)的平面传感膜;该膜具有响应速度快(20 s)、准确性高及稳定性好等特点。利用该传感膜制备的Cd~(2+)平面光极系统,应用于生物扰动存在的水/沉积物体系中,根据体系垂直剖面Cd~(2+)的分布及迁移情况,研究颤蚓生物扰动对上覆水中Cd~(2+)向沉积物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备的Cd~(2+)平面光极系统可以反映出上覆水中Cd~(2+)向沉积物迁移的过程。无生物扰动时,沉积物仅表层及水/沉积物界面下2 cm深度范围内第1~3 d的Cd~(2+)浓度略有升高,随后趋于稳定;深度超过2 cm的沉积物Cd~(2+)浓度几乎不变(同背景浓度)。有生物扰动时,深度约5 cm范围内的沉积物中Cd~(2+)浓度显著增加,深度越浅的沉积物中的Cd~(2+)浓度增加越快,深度超过5 cm的沉积物中Cd~(2+)浓度基本不变。与无生物相比,颤蚓扰动可以显著促进Cd~(2+)由上覆水中向沉积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5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8种牧草对蚓粪中Cu、Zn吸收和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在蚓粪中,墨西哥玉米、一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的茎叶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明显促进作用,而高丹草和欧洲菊苣则受抑明显,其中墨西哥玉米的生物量最大.8种牧草对蚓粪中Cu、Zn均具有一定吸收能力,其中,多年生黑麦草、冬牧70黑麦和一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57.
以颤蚓为扰动生物,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借助微电极研究颤蚓孔穴附近沉积物微环境pH和溶解氧(DO)的高分辨率分布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沉积物的pH值随扰动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 颤蚓扰动对pH值的降低有抑制作用; 当扰动时间相同时, 颤蚓使沉积物表面的pH值以颤蚓孔穴为中心出现下降(最多达0.3 pH单位), 该下降
作用可影响孔穴周围半径1 mm的范围; 无生物体系中的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DO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但颤蚓的扰动作用使孔穴附近沉积物表面的DO值在水平方向上升高(可升高9.2~17.0 μmol/L), 并增加DO的渗透深度, 使最大渗透深度从3 mm增加到5 mm. 因此, 沉积物中的颤蚓可通过改变沉积物微环境pH和DO的分布特征, 进而影响水 沉积物界面附近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58.
蚯蚓摄食消化污水厂剩余污泥后排泄的蚓粪污泥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利用价值.从蚓粪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特性、抗菌活性、植物营养组分及生长调节激素等方面介绍了有关蚓粪污泥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分析国内外对蚓粪污泥产品的研发情况及资源化利用前景,提出深入研究蚓粪污泥的生化作用机理、拓宽蚓粪污泥应用范围、制定蚓粪污泥的相关施用标准和规定,以及构建蚓粪污泥生态产业链,将是实现蚓粪污泥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9.
传统的小脑肿瘤切除术是采用后颅窝正中切口入路,但对于小脑山顶及上蚓部的肿瘤,由于其深在的解剖位置及复杂的血管结构,此入路操作上确有困难且损伤较大。我院近年来根据MRI的表现,采用了枕下—小脑天幕上入路切除小脑山顶及上蚓部肿瘤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60.
阴道排虫3例     
患者张某、闫某某、王某某 ,先后从阴道内各排虫体 1条 ,并且闫某某、王某某均伴有经血流出 ,自述阴道虫体排出时有瘙痒感 ,虫体排出后痒感消失 .经鉴定检查 :虫体大小各是 2 .7,3.0 ,3.8cm ,体呈现圆柱状 ,体分节明显 ,颜色呈肉红色 ,活体可见蠕动 ,有明显的生殖带 ,无吸盘 ,有刚毛、体腔和隔膜 ,经鉴定确诊为生殖带刚 ,寡毛亚纲(Oligochaeta) ,后孔目 ,爱胜蚓属 (Eisenia) .寡毛类蚯蚓 ,它们穴居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夜间以口或肛门由洞穴中伸出 .干燥的天气 ,它们能潜伏在数尺深的地下 ,卷成一个黏液室 ,并开始垫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