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时间和空间存在,尺度存在,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体论意义上的,又叫“本征尺度”)也存在。对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认识的基本原则是让“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操作尺度”(方法论意义上的,又叫“表征尺度”)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相契合(认识论意义上的)。这是生态学实验时空尺度关联实在论。在具体的生态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生态学家或坚持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不存在,或坚持其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认识,从而走向工具论和经验建构论(反实在论)。这种立场与生态学认识的基本宗旨--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违背,应该抛弃。而且,某些生态学家或出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身认识的困难,或出于“不发表便出局”及其他原因,一是将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之时空简化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没有考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普里戈金的“内时间”乃至引伸出来的“内空间”时空观,以及莱布尼兹的关系“空间观”乃至引伸出来的关系“时间观”,二是没有选择恰当的“粒度”和“幅度”进行实验,造成“用度失当”之误,三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多尺度分析,造成“聚集偏差”,四是没有建构合适的模型,造成“鼠夹捕象”现象,五是没有正确识别“特征尺度”,造成“生态学谬误”。生态学实验者应针对上述不足,坚持正确的时空观,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对生态学实验对象尺度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扼要叙述经验论、结构论、实在论反对或坚持科学中的“理论实体”的主要观点和理由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方法论的分析和比较,着重从“相对价值”的角度,提出了我们在这一重要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意见和倾向:如果我们必须在那些无法让人满意的理论之间做出选择,我们可以遵循和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法论原则——这有利于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开阔思路,且不再过分陷入一些细微或枝节问题的纠缠中。  相似文献   
33.
<正>"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社会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共同承办。本领域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已退休的资深研究员,也有活跃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大家共聚一堂,回顾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4.
随着休谟"是-应当"问题的提出,我们发现无论在理论还是在生活中,客观性成为伦理学的中心问题。与以往自然科学不同的是,伦理学中渗透有价值、规范以及主体精神的内容。从传统实在论的角度,我们无法理解道德的客观性,新的内在实在论能否提供一种属于伦理学自身而不依赖与其他领域的客观性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通过整合新康德主义、新实用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古德曼的非实在论试图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非实在论根据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的实践经验,揭示了世界的多重构造方式,从而有力地挑战了表象主义的形而上学实在论,推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并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6.
基于对语言相对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三大语言理论关于语言、思维、实在三者关系的基本假定的比较,批判地评价了这三大语言学理论的科学实在观,指出其都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划清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的界限;无法对科学知识的增长以及科学的成功说明和预测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低估或忽视了科学探究中,理性思维对感觉经验的超越和对既有知识框架的怀疑和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在认知科学中,"现象"一词指人类在感知外部事物或内在状态时,于意识中直接呈现的纯粹经验。受到一种可以称之为"概念全能主义"的观念影响,当代哲学和认知科学普遍坚持,现象的存在必须依赖其他更重要的认知能力,也即注意力或概念能力,纯粹现象因而遭到否定。然而通过对"斯佩林-兰德曼实验"的数据与结果进行分析权衡,可以在经验科学的意义上证明纯粹现象的存在,进而揭露概念全能主义的谬误。纯粹现象及其证明过程揭示出:处在人类认知界限之外的经验与世界是不能被摒弃和偷换的,它们是实在论链条的必要环节,并且能够在经验科学中得到认真的研究和对待。  相似文献   
38.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9.
40.
哈贝马斯的实在论思想以其语用学方案为基础,体现出鲜明的无表征以及认知的实在论思想趋向,同时其通过真值的研究而批判了道德判断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