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格林式实验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虽能回应"进化揭穿论证"对道德实在论立场的挑战,但实验中采用的问卷调查法会引发不保真、错误响应与延后性困难。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克服这些困难,那么格林式实验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将能更好地回应"进化揭穿论证"对道德实在论立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作为实在论辩护的核心策略之一,无奇迹论证试图从科学的经验性成功推论其"近似真理性",并以"无奇迹"作为置信度指标。豪森分析了无奇迹论证的基本逻辑,批评了其在"近似真理"概念上的问题与逻辑困境,并通过揭示论证过程中的基础概率谬误否定了其逻辑有效性。随后,通过引入主观概率解释以及"休谟不等式",豪森提出了一个逻辑上有效的无奇迹论证形式。在贝叶斯主义的框架下,该论证保证了一定的客观性,且与实在论辩护的"局域化"策略殊途同归,从而为实在论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3.
科学模型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科学模型何以表征真实世界",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哲学界主要产生了科学模型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莫丽森的不相容模型由于自身的矛盾性(互补性与不一致性共存),被反实在论者借用成为了反驳实在论者的论据,因此不相容模型论据的产生与存在威胁着科学模型实在论者的立场,严重影响着"科学模型何以表征真实世界"的中心问题的解决与推进。对此,实在论者莫丽森提出世界本身选择了模型和"实践"证明了不相容模型能够表征真实世界的观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入了"信念"、"操纵"这两个重要因素,形成了莫丽森的用来确证实体存在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即"操纵观"、"局部模型"和"模型相似法"。  相似文献   

4.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成像问题涉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经验建构论认为显微镜是制造公共幻像的引擎,显微镜成像是否表征微观事物结构应在"经验适当性"原则下持不可知论。实验实在论认为仪器是获得"实体"现存性的重要物质条件,仪器输出的科学事物满足"操作"和"干预"原则,具有实在性。我们尝试以身体知觉为纽结使"实在性"在身体、仪器与世界的动态互构中得以显现,希冀这种"感知—实践"模式能够为"实在性"在存在论意义上提供一种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1):109-114
讨论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涉及"模型认识论"问题。从1912年罗素提出的"人的知觉与被知觉的物理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到后来的沃勒尔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实在论而引发人们对模型理论中"同构"关系的思考,再到2003年弗伦奇和科斯塔指出模型的表征与现实世界是一种同构或部分同构(结构)的关系。无论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关于"模型认识论"的回答都指向对"同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与技术、工程伦理学与技术伦理学的关系如何,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技术伦理学则是不甚成熟的学科。工程伦理学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现实作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应加强工程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24-128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主要争论焦点在于"可观察"和"不可观察"概念的区分以及"不充分论证说"和"无奇迹说"。"千克"的定义经历了三次演变,2018年确定的量子化定义恰恰包含了"观察"与"不可观察"概念的明确区分;采用此次定义中所包含的稳定且准确的实物基准克服了"不充分论证说";基于"不可观察"的理论抽象转变为"可观察"的实物支持了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说。因此,"千克"的量子化定义成为科学实在论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通过逻辑建构模式并以模式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学.这种数学模式观扬弃了数学本体论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极端主义哲学理解,充分肯定了数学的抽象性与客观性.在模式观的数学本体论视野下,数学兼具工具与文化两种品格.数学无形地渗透在科学的每个分支里,为其提供必要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精神的化身,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费耶阿本德的哲学始点是理论与观察的关系。针对实证主义(包括工具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理论依赖观察的看法,费氏提出观察受理论统摄、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无根本性区别的重要论点,据此建立起以实在边界的可移动性为基础、以把科学视为参与活动的断语为特点、以伦理学真理尺度为最终结果的相对主义科学观与实在观——伦理学实在论。 1、“主题Ⅰ”:观察与理论的倒转 在发表于1958年的论文《对经验进行实在论解释的尝试》中,费耶阿本德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与工具主义观察依赖理论的彻底批判,提出他作为理论核心的“主题Ⅰ”。  相似文献   

12.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对抗的大背景下,德特勒夫森复活了希尔伯特的有限主义。他把自己的思想称为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这是一种改良版的实在论。通过对弗雷格问题的解决,我们看到希尔伯特工具主义者是如何既承认抽象对象的存在,又发展出关于抽象对象的认识论。通过在有限思维中加入抽象的元素,他解决了抽象对象存在的问题。通过复制主义策略和证明模式认识论,他解决了认识抽象对象的问题。这种实在论既不同于弗雷格的实在论,也不同于菲尔德的唯名论,它是一种介于实在论和唯名论间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长期并存以及人文社会医学的兴起,不可避免地提出这样一个简单而始终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医学是一门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吗?我们不妨从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弱实在性”,去分析一下医学兼备科学和人文精神以及医学多元实践体系的合理性,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向。现代实在论强调语言与世界之间的一致性关联的基础上探索理论实体的对应指称;后现代实在论则试图消解对应论,强调内在的可接受性,这种实在论的“弱化”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实在论者认为要建立一种形而上学的并考虑信念与对象之间…  相似文献   

15.
辩护和捍卫实在论的立场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基础。如何辩护以及怎样论证实在论的观点,则是哲学家、特别是科学哲学家的责无旁贷之责。本世纪以来,学界对实在论问题的研究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活跃。“实在论”这一术语成为20世纪科学哲学研究中出现的最多,但又最缺乏明确界定的概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从实在论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来揭示或透视实在论研究中发生的方法论转向,有助于展望实在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转向。历史地看,关于实在论的学说古已有之,同既往相比,20世纪的科学发展为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实在论问题,创设了新的…  相似文献   

16.
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自然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与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奎因以语言的自然主义为基底,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趋向,并由此将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渗透和扩张到一切哲学的谈论中去,通过对指称相对性的分析,促进了语言的自然主义与实在论的表征论之间的可相通性;消解了传统实在论,宣判了传统认识论的"死亡",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所以,分析和把握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情境化知识--唐娜·哈拉维眼中的"客观性"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学的客观性问题上,以往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客观性是科学合理性的产物;二是客观性是社会与境的产物.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是在后一种路径上发展出的对客观性的解读,主要有三个特征,即局部的视角、负责的科学和发展的辨证法.这一理论丰富了我们对客观性的理解,开启了身体与意义关系研究的新节点,并具有政治和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体的结构实在论以结构主义方法论僭越形而上学,表现为本体论认识不明确。结构不取决于元素,这是错误的本体论命题。为了存在,不诉诸于个体,这是错误的认识论命题。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提出"本体论综合",试图解决"悲观元归纳"问题。但是,对结构和实体谁为本体论模棱两可。为赋予数学结构以物理内容,结构变成衍生品。为应对不充分决定性命题,认识论上需令结构处于优先位置。理论术语是一个体系,并非某一术语单独构成本体论。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术语根据经验作适当增减。结构实在论没有处理好本体论与理论术语之间关系。结构实在论中形而上学与本体论有重叠,因果关系是其必须回答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05-109
群落是生态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但其实在性却受到学界质疑。科学哲学界仅有一篇以"群落实在论"为主题的研究,但该研究侧重于对群落概念做抽象分析,欠缺更具体的理论支持;回溯生态学史可知,群落的实在性问题缘起于"机体论"和"个体论"学派的对立,这也引发了学界关于"群落是否存在"的争论。鉴于此,群落实在论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发现和使用与群落特征契合的科学实在论作为理论工具,对生态学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