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通过对360名(180名男性,180名女性)吉林省辽源市汉族人群的六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并根据Hardy-Weinbery定律计算各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研究显示汉族人群头发、眼脸、睫毛、耳垂、拇指和上眼睑的出现率分别为88.3%、51.4%、60%、65%、71.7%、23.3%,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男性头发为0.646;舌为0.293;眼脸为0.305;睫毛为0.350;耳垂为0.463;拇指为0.157;女性头发为0.650;卷舌为0.313;眼脸为0.437;睫毛为0.473;耳垂为0.473;拇指为0.093.头发的显性基因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的5对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贵州省719名大学生的耳垂、卷舌、上眼睑、酒窝、耳耵聍、红绿色盲6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结果显示,其中2对性状的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频率;上眼睑性状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布具有极显著差异;性状之间没有相关性;贵州北部地区汉族多数性状的基因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存在差异,贵州北部汉族具有独特的遗传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用遗传转化的方法对梨进行遗传改良和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梨的遗传性状是当今梨科研的热点,基因型、抗菌肽的活性与稳定性、农杆菌的侵染力等是影响梨遗传转化的重要因素.DNA的提取方法决定DNA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梨中的应用和应用结果.本文综合有关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梨遗传转化和遗传标记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赖草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赖草属各种植物的优良特性及其优良基因用于改普通小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小麦-多枝赖草异附加系统选育的研究现状和远缘杂交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贵州省侗族59例、仡佬族53例、土家族发型53例大学生的耳垂、卷舌、前额发际、发旋、拇指类型、环食指长、双手嵌合、上眼睑、酒窝、惯用手、发型、耳耵聍、红绿色盲13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结果显示,有8项性状的隐性基因频率在3个民族中均为隐性高于显性;3个民族的性状分布在男性和女性中无显著性差异;贵州侗族中耳垂与酒窝显著相关,双手嵌合与酒窝、耳垂与惯用手、环食指长与惯用手极显著相关;仡佬族中耳垂与卷舌、耳垂与惯用手、前额发际与惯用手、发旋与惯用手、环食指长与惯用手极显著相关;土家族中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3个民族的性状基因频率与国内其他民族存在差异,具有独特的遗传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果蝇属两种果蝇雄性个体的神经节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明显可见体细胞配对,其配对发生的频率约为16%和10%,而且在D.Pullata种中显示了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图象,进一步证实了果蝇的有丝分裂重组。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转基因动物技术不同方法、各方法的优缺点、进展、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并较全面地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为遗传性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生物替代材料、实验动物模型及疫苗生产等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创造了新的希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国际学术动态》2008,(2):26-27
一个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蕴藏着这一生物的起源、进化、发育、生理及与所有遗传性状有关的重要信息。所有这些重要的信息都写在由4种碱基(A、T、C、G)组成的基因组DNA那条长长的双链上。棉花基因组序列也同样蕴藏着与棉花的高产优质、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解析棉花基因组序列,是改进棉花纤维品质、提高产量的前提与基础,也可为研究棉种起源、进化提供直接的依据。棉花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所以,阐明棉花的基因组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人种概念存在否定和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人种不同看法的产生,与对人种的定义理解不同有关.否定人种的学者,是把不同人种看成生物学上的不同物种.人种问题是学术问题,是可以讨论的.人种这个名词在社会生活中仍在被广泛使用.人种问题与种族主义问题不能混淆在一起.地球上所有现代人都是同一物种.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概念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物种概念,而是地理种的概念.在现代人诞生后,分散、迁徙到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环境对各个人群迁徙支系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的不同地理种,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种.划分人种并非只依靠一个性状,而是对多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学术界采用宏观的形态学指标,如肤色、发色、眼色、鼻型、唇、头型、面型、肤纹、耵聍以及血型等指标对人种进行描述和分类.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拷贝数量多态性有助于不同人种的形成.本研究通过对蒙古族、北方汉族、傣族的头面部形态学指标以及身高的测量和观察,证实北亚类型族群、东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高、头较宽、鼻较窄、唇较薄,南亚类型族群身材较矮、鼻较宽、唇较厚,东亚类型族群头面部特征介于北亚类型族群和南亚类型族群之间.否定人种的学者,实际否定人种是不同的物种,无法否定现代人的地理种的存在,无法否定不同地理种之间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别是地理种差别,所以各个人种基因组差异自然很小.不同人种间的DNA序列99.9%相同,然而,正是这0.1%左右的DNA序列差异,导致人种的划分.目前,尽管人种之间融合速度加快.不同人种之间性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人种的主要特征并没有消失.人种之间的差异还会长期存在.人种概念已经过时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现状的.  相似文献   
20.
<正>"种(species)"是生物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不但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现在一般对"种"的含义理解为: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居群.同一种内的许多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间可以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间的个体不能交配,即或交配也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即生殖隔离[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