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方案,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区块整体调剖的压力指数决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注水井试井公式,演化、推导出注水井压力指数PI(Pressureindex)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室内岩心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证实,PI值与流量成正比;与渗透率具有双曲线关系;与注入截面面积反相关.这些规律与推导出的注水井PI值公式所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致.此外,室内试验还证实了平行管岩心复合PI值同其中高渗透率岩心的PI值接近;平行管中两个岩心的PI值、渗透率,随着调剖次数的增加各自向同一的PI值、渗透率值靠拢;调剖后随注水量的增加,岩心PI值先升高,后降低.该项技术已用于广利油田莱38等区块.  相似文献   
13.
区块整体调剖效果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不同的区块,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不同,同一区块在不同开发阶段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对区块实施调剖之前应该对其效果作出预测,以提高整体调剖的科学性.文中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的非均质程度条件下及不同含水期进行整体调剖的无因次增产效果,为预测整体调剖的效果提供了依据.实验分析表明,这种预测方法简单可靠,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Recently ,theinvestigation on numerical radiative heattransfer has been focused onthe reconstruction of temperatureprofile in target space according to its boundary heat fluxgained by detectors[1 8], whichis a kind of inverse problemofradiation. Among these investigation, Li HY[1 4]hasresearched on one-di mension or two-di mension rectangular ,spherical or cylindrical medium which is absorbing ,emitting , and isotropically scattering ; Liu LH[5,6]hasresearched on the semitranspar…  相似文献   
15.
The structure of cylindrical tri-sine oscillating tooth gear drive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pace meshing theory, equations of meshing and tooth profile are established and its meshing theory is studied. Using Pro/E, this system is modeled and simulated,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above-established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6.
西藏措勤地区的下白垩统岩石地层单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1:100万日喀则幅区调中将措勘地区划分为两个地层小区,各自建立了下白垩统的岩石地层系统.作者根据在该区测制的下白垩统连续地层剖面及相关地质调查,认为这两个地层小区并不存在;建议在措勤地区建立统一的下白垩统岩石地层系统,从下至上划分为则弄组、多尼组和郎山组.  相似文献   
17.
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中国、摩洛哥、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均在进行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及标准点(GSSP)的研究,并相继提出潜在的中寒武统FAD分子如Oryctocephalus indic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 Acadoparadoxides mureroensis, Hupeolenus和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及潜在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早及中寒武世之交,广泛分布的三叶虫极少,能够作全球完美的中寒武统FAD分子至今几乎没有.Oryctocephalus indicus分布比较广泛,三大生物区均有产出,特征明显.首现点正好是三叶虫大量灭绝、新的三叶虫大量出现的演化点,是一个相对最佳的中寒武统FAD分子.而中国台江八郎乌溜剖面岩性单一且连续,底栖及游泳的三叶虫非常丰富.Oryctocephalus indicus首现点距Redlichia、Bathynotus灭绝点分别是0.8及1.2m,处于三叶虫的重要演化阶段.疑源类的演化及微量元素、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和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一致或基本一致.界线之上为著名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剖面点距320国道仅5km,是一个潜在的、好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低剖面覆层微带天线,兼具高增益、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特性。覆层单元上表面为加载集总电阻的方环贴片,具有吸波和部分反射特性,下表面为"十"字开槽的金属镀层,将覆层与上表面加载同相反射特性的AMC单元的原始微带天线一体化设计,因覆层厚度可作为部分反射路径以及加载同相反射AMC单元,极大降低剖面。另一方面覆层上表面与AMC单元形成Fabry-Pérot谐振腔,改善天线辐射特性。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天线,该覆层天线在整体厚度只有7mm的前提下,反射系数|S11|-10dB带宽由原来的13.84~15.24 GHz稍频偏到13.8~15.36 GHz;增益也得到较好的改善,在14.40~15.42GHz增益提高了3dB以上,最大提高增益6.29dB;天线在6~17GHz频段内有不同程度RCS的减缩,在宽角域内实现了RCS减缩,其中6dB减缩带宽为8.86~13.56GHz,最大减缩量为14.8dB。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软件故障定位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故障定位技术SPRank(可疑参数排名).该方法利用测试数据构建操作剖面模型,并提出输入参数谱度量程序各个参数的可疑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的思想搜索程序的可疑参数和与之相关的可疑语句,进一步缩小程序故障的检索范围,从而提升故障定位准确率.实验表明SPRank方法能有效地提升三种经典高效的故障定位方法的故障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异重流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中。现实工况中,底床设置障碍物是抑制异重流侵袭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障碍物对异重流运动特性的影响具有实际工程价值。采用开闸式异重流实验,对比不同障碍物间距及高度对异重流最大扩散高度、头部速度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到双重障碍物最优工程布置方案;分析异重流在障碍物上下游区域的速度剖面及其越过障碍物时的涡度场;对比无障、单一障碍物、双重障碍物工况对异重流掺混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重障碍物最优布置方案为第一障碍物高于第二障碍物,障碍物间距要尽可能大,但应保证异重流遇到第二障碍物之前未恢复典型头部形态;在双重障碍物上游区域,异重流速度剖面出现畸变,畸变范围大致与障碍物等高,主流速度衰减明显,在障碍物下游区域,完成形态重塑的异重流,其速度剖面均存在明显的壁面区和射流区;相对于无障和单一障碍物工况,流经双重障碍物的异重流厚度明显变小;越障前后,异重流掺混系数呈现“M”型分布,越过第二障碍物后异重流的掺混速率明显大于第一障碍物。结果可为防治异重流灾害及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等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