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5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734篇
系统科学   1594篇
丛书文集   416篇
教育与普及   1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87篇
综合类   10652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864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评述纯滞后对象控制的两种典型方法─—大林算法和纯滞后补偿法的原理、优缺点、设计要求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两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43.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辨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改进的T-S模型,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AFNN)。首先,基于模糊竞争学习算法确定系统的模糊空间和模糊规则数,并得出每个样本对每条规则的适用程度。其次,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在线辨识AFNN的后件参数。AFNN具有结构简洁,逼近能力强,能够显著提高辨识精度,并且辨识的模糊模型简单有效。最后,将该AFNN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辨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采用模糊直接控制方法,针对一类非线性多入多出系统,提出了一种带有连续鲁棒项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此基础给出了高阶多入多出系统的鲁棒自适应的后推设计方法.在鲁棒项合理简化的情况下,给出了系统Lyapunov意义下的稳定性证明,简略分析了各设计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显示,本方法可以使系统全局渐近稳定,且选取恰当的设计参数可保证系统对输入信号的跟踪达到任意精度;并且由于鲁棒项的引入可使系统的设计更具灵活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在概述协作学习方式及其理论的基础上,蛄舍互联网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是协作学习的有效环境,并从资源共事、史互工具以及协作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功能组成。  相似文献   
46.
47.
根据嵌入压电作动器的自适应桁架结构的机电耦合特性,考虑了结构强度、节点最大位移以及作动器最大控制电压等约束条件,提出了以强度、位移和能耗为目标、以电压为控制参数的多目标最优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权系数,使多目标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目标、线性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限制了设计变量每一步的运动极限,从而保证了算法的稳定性。用数值方法模拟了该模型对结构的控制效果。数值算例表明,该模型具有改善静不定结构应力状态、保证结构形变精度及调节控制能耗的功能。对于静不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构的最大工作应力。该模型还具有较小的能耗指标,并使控制点的节点位移尽可能小,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单点或多点位移控制。  相似文献   
48.
以双电机同步联动伺服系统为例,研究了多电机同步联动系统的机械结构以及齿轮间的啮合关系.利用机理分析法,分析了齿轮啮合动力学的原理以及多电动机联动的动力学.将电机侧的参数折算到负载侧,首次建立了双电机同步联动伺服系统的无齿隙理想动力学模型.通过齿隙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含齿隙双电机同步联动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双电机同步联动系统结构图模型和状态方程模型,并推导出了含齿隙的多电机同步联动系统的动力学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49.
采用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等技术是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势之一,但这些技术的实现必须以准确的信道估计为前提.本文探讨了适合于TD-SCDMA系统的信道估计算法,分析了一种加入阈值信噪比的信道估计算法原理.通过上行链路的模拟仿真表明,该信道估计算法的信道响应更接近理想值,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