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8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多新的现状,如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学基础总体较好,但差异较大。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给出了将内容模块化、融入数学建模、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引入数学软件以及用图形、数据替代复杂证明等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2.
<正>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数学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1].为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地沟通大学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地把握大学数学知识的脉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相似文献   
13.
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则说:“教是为了不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要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会学习,教师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自得能力、自创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学习数学人云亦云则没有自主;亦步亦趋则没有个性。数学学习没有自主性参与就没有亲历实践的体验,就没有个性化的能动参与,就没有创新精神的张扬。  相似文献   
15.
魏东 《科技信息》2009,(36):I0288-I0288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搞好单元复习。复习的形式有单元复习、总复习和专题复习。其中单元复习所占的时间最多,是复习的主要形式。单元复习的内容为初中三年数学课程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用这些内容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单元复习的目的有三:第一,从学生知识结构出发,复习主要是为了诊断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第二,从知识获得的生理机制出发,复习过程是大脑对神经细胞再次进行刺激,强化理解,完善记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满足学生主动认识世界的愿望,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我认为小学数学课程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尽相同的自身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学习,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  相似文献   
18.
任淑青  安宏伟 《科技信息》2013,(25):155-155
本文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抽象性,以及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实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9.
陈岚 《科技信息》2013,(24):315-315
<正>当今,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打开北师大数学教材,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图。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若能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