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艾比湖流域风沙天气与艾比湖干缩之间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在探讨艾比湖风沙天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艾比湖流域风沙天气与艾比湖干缩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指出由于艾比湖的干缩而导致的风沙天气主要是浮尘天气,浮尘来源主要是干涸湖床所形成的盐尘,但也有因大规模开荒而形成的沙土尘。引起艾比湖风沙天气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为因素是第一位的,其中以河流上游大量截流引水和大规模开荒为主要原因。风沙天气对艾比湖流域(尤其是精河县)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但与其它因素导致的风沙天气相比,因湖泊干缩而产生的风沙天气对精河县的危害相对而言居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72.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的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表,分析了近13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利用有其明显的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最为明显;本区域其他土地都有所增加,且转变幅度最快是园地和建设用地;农用地内部各地类转换剧烈,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明显,但土地利用沙化现象仍然存在;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土地综合动态度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趋势.神木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自然因素的背景下,其环境政策是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人口增长、农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重耍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3.
有限空间风沙流动数值模拟及边界条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Euler方法的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理学方法对二维风沙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气固两相速度与浓度分布以及进口条件下的风沙流动。结果表明,对边界为固体壁面的流动,沙粒边界条件对其浓度分布有严重的影响,必须计及能量平衡和沙粒速度滑移效应,体现为沙面上的沙粒起动和碰撞特性;进口效应的存在使得在较短的距离内不能获得合理的流动结构,要求根据实验给出准确的进口条件,或者计算域有足够的长度,使流动结构不受进口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对皂荚的初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皂荚的根-下胚轴-子叶-上胚轴为一个连续的结构.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大部分延伸到子叶当中,但上下胚轴之间仍是通过由下胚轴进入到上胚轴的少数的维管组织直接相连的,而并非如一些文献所描述的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是添加在下胚轴上的.但上胚轴的维管组织仅与下胚轴中一部分维管组织束相连,这与以往的报道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5.
风沙运动机理研究是认识土壤风蚀、沙尘天气(甚至沙尘暴)以及风沙灾害本质,进而实现有效防治的基础。其中所涉及的诸如多尺度、多场耦合、随机性、非线性、尺度效应和复杂系统等科学问题也是当今科学前沿所关注的共性和热点课题。本文在简要回顾与风沙运动力学机理研究相关的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兰州大学风沙环境力学研究组针对风沙流中的沙粒带电量和风沙电场的基本规律及其对风沙流和无线电通讯的影响、风沙流发展过程的理论预测、固沙结构有效尺寸的分析、风成地貌主要特征的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6.
风成沙纹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种风速条件下,对沙纹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讨论了沙纹宽度、沙纹迎风坡宽度、沙纹背风坡宽度、沙纹高度和沙纹指数与风速和输沙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沙纹发育呈现阶段性特点,沙纹宽度变化与输沙量的对数值成正比,沙纹迎风坡宽度和背风坡宽度与沙纹宽度成线性关系,沙纹稳定高度与沙纹高度之差和输沙量与风速之比成负指数关系,随着风速的增大沙纹稳定高度减小,沙纹稳定高度与沙粒蠕移距离随高度变化的幅度有关,沙纹指数综合反映了沙纹宽度及沙纹高度与输沙量和风速的关系,中给出了上述形态参数与输沙量或风速的具体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77.
多站差分RTKGPS技术在海岸风沙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岸风沙运动的特点和单站差分RTKGPS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多站计算7个参数Δx、Δy、Δz、Ωx、Ωy、Ωz和K的坐标平滑处理技术和求解高程异常值ζ进行曲面拟合的多站差分RTKGPS技术,并对海岸风沙观测点的高程进行实际测量,选取186个观测点的结果与传统的水准测量观测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其高程误差范围在0.6~1.0 mm之间。表明多站差分RTKGPS技术的测量精度能满足海岸风沙观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反向凝固复合铜/钢界面形态,组织结构和过渡区成分变化·研究表明,铜/钢反向凝固复合经历液态铜在固态钢表面初始润湿;液态铜的凝固、结晶;Fe,Cu原子互扩散等物理冶金变化过程,从而实现复合界面良好的冶金结合·反向凝固过程钢/钢复合界面的研究@于九明@孝云祯@王群骄@陈金英  相似文献   
79.
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过渡区旅游地域空间及游客行为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旅游发展的基本因素,提出了过渡区旅游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宝鸡为例分析了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及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0.
从微观形貌、水化产物、显微硬度等方面对液态渣的火山灰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态渣的火山灰效应可使混凝土的界面结构致密化,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