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7篇
系统科学   154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0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VoIP(IP语音)与WLAN(无线局域网)两者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无线话音传送平台:VoWLAN。针对WLAN的研究热点,分析了VoWLAN中存在的容量瓶颈,指出现有解决方案(M-M)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播方式提高VoWLAN话音容量的方案(U-M,Unicast Multiplexing),对VoIP业务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U-M方案相对于传统方案提高系统话音容量近一倍,相对于M-M方案丢包率降低10%左右,较好地保证了VoIP业务的服务质量。该方案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的VoWLAN中节省了系统的功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提高VoWLAN系统话音容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22.
拥塞检测与拥塞避免算法是实现IP网络Qo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机早检测算法通过计算TCP流的平均队列长度,进行适当的概率丢弃分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TCP流导致的网络拥塞.该算法因其具有较低的时延、较高的吞吐量和较好的公平性而被广泛采用.首先详细阐述了RED算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算法的理解和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和可行的FPGA实现方案,该方案在遵循算法原理本身的同时,以相对较少的硬件资源和快速性实现了RED算法.  相似文献   
23.
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镇定性和可检测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被控对象,建立了控制器为事件驱动时长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均值可镇定性、均方可镇定性、均值可检测性和均方可检测性作了定义,得到了网络控制系统可镇定、可检测的充要条件,最后以不稳定的倒立摆为对象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4.
对地空导弹决策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基于旅营两级决策组织导出的库所/变迁系统进行了描述,建立了防空C3I决策系统的Petri网模型.并引入了决策时延这一反映指挥决策系统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提高C3I决策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做了初步的探讨,证明了建立有色Petri网模型后,有效地提高了C3I决策系统决策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立即可解网络编码(instantly decodable network coding,IDNC)分为狭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strict IDNC,S-IDNC)和广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generalized IDNC,G-IDNC).分析了S-IDNC和G-IDNC的特点,并对这2种思想应用于重传的时延性能做了对比分析.以最小化解码时延为目标提出基于S-IDNC和基于G-IDNC权重顶点搜索算法,实验对比分析了所提算法和已有典型算法性能,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归纳了S-IDNC和G-IDNC的时延特征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IDNC的重传算法使得信宿节点的时延大小分布较为聚集,而基于G-IDNC的重传算法时延大小分布更为分散,G-IDNC时延均值优于S-IDNC,而S-IDNC系统完成时延优于G-IDNC.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空间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针对传统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容易造成最优路径负载过重而发生拥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概率路由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proba-bilistic routing algorithm,ACO-PRA).根据卫星网络拓扑动态周期时变的固有特点,将拓扑周期均匀分为若干个时间片,形成基于不同时间片的卫星网络拓扑连通图;根据网络拓扑连通图,将星间链路带宽和链路容量引入到目标函数中,建立时延最小的优化模型;根据蚁群算法的节点概率函数选择下一跳节点,进而找到一条能同时满足时延带宽和链路容量要求的最佳信号传输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蚁群优化的概率路由算法不仅能够降低平均端到端时延和丢包率,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平衡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27.
为了对前期提出的混响室条件下临界辐射干扰场强测试方法进行规范和完善,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测试误差的变化情况.发现被测设备的电尺寸是影响该方法适用范围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研究了电尺寸减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被测设备电尺寸较大时,通过合理选择测试参数,可以将测试误差控制在3 dB以内;当被测设备电尺寸较小时,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会增加,误差可能会大于3 dB.因此,该方法更加适用于电大尺寸设备的临界辐射干扰场强测试.   相似文献   
28.
设计了适用于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视频调用时延的测试系统,应用于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和VOD系统等含有视频播放功能的调用时延.测试系统采用Windows Hook技术、统计直方图算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视频调用窗口锁定,快速图像抓取、比较时延的准确计算.在联调联试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测点的综合测试时间,由原来的超过120min缩短到15min以内.目前此系统已在20多条高速铁路的综合视频联调联试中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为了更高效地分析无线传播环境下接收信号的相关性和频谱特性,提出了调整高斯散射体密度模型(Gaussian scatter density model,GSDM)和接收机位于外部的均匀椭圆模型(Uniform ellipse with receiver outside model,UERO)参数的方法。通过接收信号分量的均方根时延扩展和角度扩展来定义传播环境类型,使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模型参数与时延扩展之间的关系。与模型参数最优值的比较结果显示,调整后两种模型的最小二乘误差普遍减小,说明此方法能有效地分析模型在不同传播环境中的接收角度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