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系统科学   126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7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灿烂夺目的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支配着太阳系的命运、给诸行星以生机乃至生命。然而,它只是庞大的银河系中毫不起眼的一颗恒星。那么,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又是个怎样的天体呢?85年前,人类终于认识到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中心,从而揭开了孜孜不倦的寻找银心天体的百年史。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开采地下水这一特定问题,以在抽水实践中地下水水位面是一以井心为顶点的旋转抛物面为出发点,研究了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岩土体应力变化的时空规律。通过分析影响内部应力变化的宏观物理量—开采影响半径、井心水位下降和空间位置,可以方便的得到随着时间变化岩土体内部应力变化的全程规律。同时,分析了影响边界、下沉位置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计算机控制输入输出信号的处理,可逆计数器的使用及数的读取方法,输出数字信号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光电位置传感器及光电位置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已研制出的多种光电位敏元件及位置测量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类,并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有名的 RSCRR 空间5杆变角机构进行了结构分析,进而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位置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证明了机构输出角δ与输入角α的关系是δ:arcsin[ctgλtg(arcctg((a/e)+cisa)/(sina))],并用实例证明了结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高速进给时位置跟随评判较大这个问题,分析了一种新型位置前馈方案。给出了位置控制器的模型和软件伺服实现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案具有高精度控制的特点,可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位置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P的全数字交流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全数字交流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DSP周边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使所设计的系统硬件简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8.
对2000年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即对山体、隧洞、坝体等内部结构探测问题,使用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其内部空洞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跳远中人体髋部的合理位置对起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起跳动作是跳远技术的核心,而起跳中人体髋部应处的合理位置又是加大起跳力量的关键,为了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运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人体髋部位移在跳远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