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越野环境下的松软地面是履带车辆行驶的主要地形,在这种条件下行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斜坡转向操作,履带车辆的斜坡转向特性值得重点关注.针对研究履带车辆斜坡转向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履带车辆转向的运动特点,建立了坡道转向动力学模型,结合地面力学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履带车辆在松软地面下斜坡转向特性.通过履带车辆在斜坡上完成规定半径转向动作所需的滑转率这一指标,来分析坡角、地面性质、转向半径对履带车辆斜坡转向性能影响,为履带式无人车的设计、路径规划和跟踪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2.
建立路面随机激励作用下的单自由度汽车悬架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给出悬架振动的时间历程曲线、自功率谱密度图形和Poincare截面,从理论上说明悬架振动能够进入混沌状态。采用按压车体法,对越野车B J212、B J2020和轿车MAZ-DA、FORD、TOYOYA、HYUNDAI等进行了振动实验,获取实验汽车悬架的振动曲线,对其计算系统参数如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混沌参数如关联维、Kolmogorov熵和最大李指数,从而验证了汽车悬架振动的混沌特性。为悬架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汽车悬架隔振性能混沌评价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统存在系统模型、干扰等不确定性,以及对系统动态特性的要求,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EPS系统混合H2/H∞控制器.在EPS系统及整车二自由度数学模型基础上,以转向路感、系统鲁棒性和转向稳定性为控制目标,构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和增广被控对象矩阵,并运用H2/H∞方法极小化系统中各种干扰对被控输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应用H2方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EPS系统混合H2/H∞控制方法.EPS系统路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EPS系统混合H2/H∞控制器,综合了H2/H∞控制和H2/H∞控制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和鲁棒稳定性,可有效抑制路面随机激励、转矩传感器量测、模型参数不确定等所引起的各种干扰和噪声,使驾驶员获得满意的路感.  相似文献   
94.
阀控铅酸蓄电池具有密封好、无泄漏、无污染、可循环充电、成本低廉、使用安全等优点,但在使用中铅酸蓄电池经常出现鼓包现象,降低了其寿命。本研究从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其鼓包原因,找出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5.
线性/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一般表达式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线性/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一般表达式(GNAR),论述其线性和非线性特性.对3种典型的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试验及应用研究.将样本数据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上建立GNAR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以及结合预测误差的修正AIC准则实现其参数估计和模型定阶.在测试集上进行预测,进而验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3组数据跟踪性能良好,预测预报精度优于传统时序模型,因此该模型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能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6.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教学仍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书育人既然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是教育行为的宗旨。针对独立学院这个新生事物,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尤其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在六个方面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总结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7.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机械性可靠设计进行了概述,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又针对广义可靠性的概念及现状、可靠性优化设计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工程设计中机械结构的几种可靠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8.
文章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将特征匹配和极线几何估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出一种基于组合优化的特征点匹配方法;以往两视角关系的校正方法是根据图像的亮度信息,对相邻两幅图像对应的亮度误差最小化,而图像的亮度信息会受到拍摄时的角度、光线及噪声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的校正方案对RANSAC算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边缘信息完全脱离了拍摄光线的影响,该方法很好的降低了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以Fischer-Tropsch(F-T)柴油为基础油,配以10%体积比的甲醇、丁醇混合燃料,在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试验,就煤基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振动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柴油机燃用F-T柴油、甲醇/F-T及丁醇/F-T燃料时,比0#柴油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放热率曲线的第一个峰值点低,同时相位提前,第二个峰值点与0#柴油基本相当,混合燃料燃烧、放热更加柔和;混合燃料的压力升高率曲线的峰值明显低于0#柴油,工作更加柔和;燃用混合燃料时,因燃烧引起的柴油机气缸盖振动明显小于燃用0#柴油,但是燃用混合燃料时对气缸盖的冲击作用高于0#柴油。  相似文献   
100.
F-T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循环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的甲醇能量替代比分别为5%、10%、15%的甲醇均质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试验,与0#柴油的传统燃烧对比,研究了的发动机转速、负荷、甲醇替代比对预混合引燃燃烧的循环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对发动机输出动力的波动影响较小,但对预混合引燃具体燃烧过程的循环波动影响较大,瞬时放热率峰值波动率高达25%;中等负荷下,预混合引燃的循环波动较小,但在起动、怠速等小负荷工况时发动机的循环波动率较大,其中放热率峰值的循环波动率达到30%,且在大、小负荷时燃烧始点的循环波动均大于10%;甲醇替代比低时,预混合引燃燃烧模式的循环波动稍大,但当甲醇替代比增加到一定比例后循环波动率逐渐降低到与0#柴油相当的水平,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