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因素对跨区公共交通需求的影响,从空间角度出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北京通州与城区之间的跨区公交通勤需求开展研究。首先,利用公共交通IC卡数据获取交通小区出行通勤需求;其次,基于北京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ing,POI)数据量化土地利用类型、交通设施、区位因素三类土地利用指标,其中为降低土地利用类型变量的冗余,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变量降维,生成8个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变量;最后,在空间角度验证出行需求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跨区通勤起点O及终点D出行需求与土地利用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通过模型比选,最终选取拟合最优的空间杜宾模型作为土地利用因素对公共交通需求关系模型。研究表明:跨区公共通勤出行O、D点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385、0.503,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有必要引用空间计量模型;轨道交通站点密度对于O、D点通勤跨区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影响系数最大,分别为11.56、9.82;土地利用混合度的空间滞后变量对O、D点通勤需求影响最大且为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51、0.68,即周边小区土地利用混合度较高时,将提升该小区的通勤需求。该研究验证了交通小区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开发和丰富的公共交通资源对公共交通出行的正向引导作用,为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新型交通安全设施反光环设置间距效果评估的问题,采用驾驶模拟技术,以微观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对反光环不同设置间距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选择3 500 m长度的隧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3D光环境技术的隧道驾驶模拟场景。选取33名驾驶经验丰富的被试人员完成驾驶模拟试验。从行为与视觉两个方面选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加速度、加速度标准差、油门功效、瞳孔面积共6项评价指标,构建隧道反光环综合评估体系。从驾驶员的角度量化隧道内不同设置间距反光环的效果,并采用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物元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不同间距的反光环对驾驶员的影响显著不同,反光环设置间距200 m时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稳定性较好,心理舒紧张感较低。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设置300 m、400 m间距的反光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较200 m间距的反光环的综合效果较差,因此隧道内设置反光环的最优间距为200 m。研究成果为新型交通安全设施在隧道中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车辆运行风险等级,通过模糊集理论和DS证据融合算法,研究不同因素在不同风险等级的概率隶属值,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因素对车辆运行风险系统的权重值,通过加权计算车辆运行综合因素发生不同等级风险的概率和综合风险值。通过对湖南省高速公路某一路段作为实例分析,研究表明:该路段整体车辆运行风险是中等等级风险。因此,模糊集-DS证据理论-AHP的方法对车辆运行风险评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使驾驶员在夜间安全舒适驶入隧道,对驾驶员驾驶车辆从隧道外暗环境驶入隧道内明环境的照明需求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分析了夜间隧道入口段由暗到明的光环境变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设计不同运行速度情况下的目标物视认试验,采集了隧道的光环境信息、驾驶员的视认信息与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建立了视认距离与隧道内外亮度差的关系模型,计算出不同设计速度下夜间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差阈值.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同时兼顾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公交相位优先和非公交相位补偿的单点信号优化方法。首先,公交优先算法以交叉口的人均延误模型为目标函数,以遗传算法为求解工具,研究了绿灯延长策略ΔGt和红灯早断策略ΔRt的选取。然后,在实施公交信号优先的后续周期对非公交相位进行补偿,从而降低公交相位优先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最后,以北京市朝阳路与高碑店北路交叉口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交叉口人均延误明显降低,且非公交相位补偿策略使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估交通网络运行质量和设置合理性,本文以北京永乐店镇路网为例,从路段视角出发将网络效率、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作为三个评价维度,选取速度偏差率、高延时运行时间比和常发拥堵路段里程比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实地调查和Vissim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路网交通流运行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将路网可靠性和道路属性进行匹配,能够准确表达交通网络不同路段可靠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改进值、传统值和标准值间的欧氏距离、线性拟合及SSE证明了该方法准确有效。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于高等级道路和中长路段的SSE可以分别下降46.5%和56.5%;路网可靠性与速度偏差率、高延时运行时间以及常发拥堵路段里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86、0.829,速度偏差率和路网长度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3,计算结果和实地调查数据吻合。研究表明:基于效率和时空资源分析整个交通网络可靠性,可以用于评价交通网络的运行质量及路网设置的合理性,该方法对简化可靠性评价流程、提高评价准确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志清  吕毅  俞靖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4371-14378
为了对比探究蓄盐沥青混合料低温劈裂下的细观特性,在室内劈裂试验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元随机生成算法,按照室内试验相应的级配比例和试验参数,分别构建了蓄盐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改变粗集料形态、摩擦因数以及试件空隙率时,在细观层面对其劈裂强度、裂纹类型及数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明显高于蓄盐沥青混合料,且裂纹数目相对较少;当粗集料形态在中值时,可以获得较大的劈裂强度值,此时,其摩擦因数对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影响不大,而且,随着空隙率的减小,劈裂强度还会有所提高。宏观和细观试验研究认为:添加蓄盐材料后对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会有一定劣化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与劈裂强度为负相关,而集料的摩擦因数对劈裂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当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形态和空隙率适当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低温性能。研究成果对于融雪路面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中国高铁客运需求的发展规模和规律,通过分析与高铁客运需求相关的经济、人口、设施供给及民航竞争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高铁客运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经过对既有历史数据的验证分析,证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且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根据经济人口及出行要素设定了三种增长情景,预测发现,中国未来不同情境发展下的高铁客运需求将持续上升,高铁客运周转量2024年突破1万亿人公里,高铁出行量2026年突破30亿人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票价及服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普及小学生安全出行的交通规则及出行常识、从出行源上科学降低小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率,基于Android平台并借助AndroidStudio开发工具,开发面向小学生交通安全出行的智能问答系统。在对智能问答系统的基本功能、运行实现原则、辅助功能等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智能问答系统的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智能问答系统的开发语言环境与关键技术,设计智能问答系统的实现步骤与程序;最后,优化设计智能问答系统运行主界面、启动界面、桌面图标,并通过盐城市亭湖区某实验小学的推广应用,表明设计的智能问答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较为流畅、准确地实现与小学生的正常对话以及交通安全出行问答,有利于降低小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车道变换意图识别中数据源单一,传统序列模型难以捕获长序列范围内换道意图且存在长期依赖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时间信息加权指数损失函数的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车辆换道意图识别模型.首先,利用驾驶模拟舱、眼动仪进行高速公路驾驶实验,采集车辆运行数据和驾驶员眼动数据;然后,基于LSTM结构单元构建高速公路环境下车辆换道意图识别模型,提出基于时间信息加权的指数损失函数对模型权重进行优化;最后,利用车辆运行数据和驾驶员眼动数据对所提模型加以验证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所提模型换道识别的准确率为91.33%,宏平均精确率为89.04%,宏平均召回率为92.84%,宏平均F1值为90.33%.结果表明,长短时记忆网络对于长序列换道意图识别过程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提出的损失函数对模型权重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