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80篇
  免费   9533篇
  国内免费   8794篇
系统科学   1024篇
丛书文集   167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311篇
研究方法   12篇
综合类   5083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3586篇
  2018年   3679篇
  2017年   3884篇
  2016年   4057篇
  2015年   3806篇
  2014年   3907篇
  2013年   3236篇
  2012年   2655篇
  2011年   2425篇
  2010年   2601篇
  2009年   2050篇
  2008年   1378篇
  2007年   1433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966篇
  2004年   1500篇
  2003年   1143篇
  2002年   937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462篇
  1991年   468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288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98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6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6篇
  1972年   66篇
  1970年   6篇
  1969年   9篇
  1968年   11篇
  196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 GC-O-MS)分析潮汕牛肉丸煮制前后挥发性香气活性物质,同时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关键性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煮制前后牛肉丸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含硫化合物11种,醛类7种,杂环化类4种,醇类4种,烃类10种,酯类2种,酮类1种,酚类2种,酸类1种;嗅闻鉴定出12种香气活性物质,经OAV分析确认生牛肉丸中的关键性香气成分是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甲基烯丙基硫醚、反式-2-辛烯醛、己醛、壬醛;熟牛肉丸的关键性香气成分是二烯丙基硫醚、己醛、壬醛、二烯丙基二硫醚。比较关键性香气物质OAV的前后变化,发现二烯丙基硫醚、甲基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甲基烯丙基二硫醚、反式-2-辛烯醛、己醛是导致潮汕牛肉丸煮制风味变化的关键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几种理化参数快速、准确鉴别蜂蜜与糖浆。以北方地区常见的17种蜂蜜和10种糖浆为研究对象,通过理化参数(水分、多酚、黄酮含量、pH值、蛋白质含量及分子质量范围、单糖含量比等)分析蜂蜜和糖浆的异同。为了提高果糖和葡萄糖的分辨率,采用氨基色谱柱,在流动相的选择上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pH值、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无明显区别。水分含量、单糖含量比、蛋白质含量及其分子质量范围有区别:1)蜂蜜、糖浆的w(水)范围分别为15.13%~19.88%、 22.13%~28.50%;2)蜂蜜、糖浆的果糖与葡萄糖质量分数比分别为0.95~1.50、 0.13~2.80;3)蜂蜜中w(蛋白质)范围为1.12~5.09μg/g,分子质量范围为45.0~116.0kDa,糖浆中不含蛋白质。将蛋白质含量测定与蛋白质分子质量测定相结合,增强了通过蛋白质鉴别真假蜂蜜的说服力。水分含量、果糖与葡萄糖质量分数比、蛋白质含量及分子质量可作为掺假鉴别的指标,为蜂蜜的掺假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香气成分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产物中香气成分繁多且结构各异,这些香气成分能客观地反映天然产物的风味特点。从嗅觉产生的机理、特征香气分子形成理论和香气物质间协同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天然产物的香气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即通过嗅觉受体与香气分子结合,激活并传导到大脑皮层,最终完成香气感知,解释了嗅觉产生过程;从分子振动理论和识别理论角度,解释了天然产物特征香气形成原因;从阈值法、S型曲线法、OAV法、σ-τ图法等宏观层面,钙离子成像法和细胞电生理等微观层面的两个角度,解释了香气物质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方法,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食品中常见甜味剂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味剂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尽管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不断发展,但由于甜味剂产业发展较快,一些企业生产者盲目逐利,在生产加工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违规使用甜味剂的问题,主要包括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甜味剂、滥用复合甜味剂、重复使用甜味剂、标识不符合规定、甜味剂质量不合格和用甜味剂掩盖食品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而使用等。食品生产者应合理规范生产和使用甜味剂,以免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消费者也应理性认识甜味剂,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似文献   
995.
随着对钓鱼网站分析刻画的不断完善,使得钓鱼网站检测特征呈现高维化特点。属性维度的增加以及数据量的增长,会造成检测计算复杂度呈几何倍数扩大,导致检测时间复杂度高、占用资源大和检测效率低。针对多属性的钓鱼网站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属性降维的钓鱼网站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信息增益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选择,筛除可能存在的冗余和噪声数据信息;根据不同属性间的互信息计算属性相关性矩阵,利用属性相关性矩阵作为权值参与加权主成分分析;根据得到的降维后新特征数据通过监督学习算法构建钓鱼网站检测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始数据中冗余和噪声属性的干扰,能够有效检测出复杂网络环境中的钓鱼网站,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以一种新型冷轧辊用钢为研究对象,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试验钢在正火、球化退火、淬火、回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研究了碳化物的成分变化和溶解析出行为。结果显示,试验钢正火后得到马氏体+部分颗粒状和少量块状碳化物的显微组织;球化退火后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有大量颗粒状碳化物+少量块状碳化物,球化退火组织评定为为2~3级;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部分颗粒状和少量块状碳化物;三次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部分颗粒状和少量块状碳化物。试验钢中的块状碳化物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始终存在,1100℃以下奥氏体化时只发生边缘部分的少量溶解。颗粒状碳化物主要为M23C6型,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溶解和析出行为,1100℃以下奥氏体化时部分溶解。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溶剂热法将Keggin型H_3PW_(12)O_(40)作为次级结构单元引入Fe-MOF结构中,合成出具有花状结构的POM@Fe-MOF材料,以其为模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衍生物WO_2@FePO_4和WO_3@WC@C。借助SEM、XRD等分析了衍生物的表面形貌及物相结构,并将WO_2@FePO_4和WO_3@WC@C分别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正、负极材料,利用三电极体系在浓度为6mol/L的KOH电解质溶液中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在0.5A/g的充电电流密度下分别得到了68.6F/g和70F/g的最高比电容。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Brij-35、Tween-80、TX-100、AOT和甜菜碱对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漆酶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和pH值,并通过Brij-35与其他4种表面活性剂组建不同类型的复配体系,分析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漆酶活性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各异,影响方式主要取决于其头部基团的离子性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漆酶的最佳反应温度(40℃)没有改变,最佳pH值(3.0)基本没变,但添加AOT的漆酶最佳pH值迁移到3.5;在合适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漆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在4种复配体系中,非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复配的表面活性剂(Brij-35/Tween-80,Brij-35/TX-100)最有利于漆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采用Hummers法和水热法,制备石墨烯和碳量子点溶液作为前驱体,然后通过一步煅烧法制得石墨烯-碳量子点复合材料。借助SEM、UV-Vis、FTIR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等,重点考察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碳量子点可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并改善其机械性能,由于活性位点的增加,所制石墨烯-碳量子点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及电化学活性;在检测不同浓度双氧水时,复合电极的灵敏度为纯石墨烯电极的1.4倍左右;石墨烯-碳量子点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使用时,与纯石墨烯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且容量保持率提高了1.67倍。  相似文献   
1000.
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TAC-HPMo/SiO_2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HPMo)/m(SiO_2)=15%、焙烧温度为400℃条件下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其孔隙结构发达、氧化脱硫性能最佳;对于10mL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目标含硫化合物的模型油(硫含量为400μg/g),当m(TTAC-HPMo/SiO_2)/m(模型油)=0.43%、V(H_2O_2)/V(模型油)=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4min时,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对模型油中DBT的脱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