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6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502篇
系统科学   376篇
丛书文集   173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39篇
综合类   61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2017年连续水文观测数据和逐月水质监测数据, 采用LOADEST模型模拟估算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净通量, 得到深圳河河口近10年主要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规律。结合降水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分析影响污染物通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得到以下结论。1) 2008—2017年深圳河河口断面各污染物入湾净通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总体水质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目标要求。2) 2008—2017年各污染物净通量的季节性差异逐年变小。3) COD净通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强,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非点源; 总氮、氨氮和总磷净通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点源。4) 污染物净通量与污水处理量明显负相关, 说明提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和污水出水水质有助于河流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62.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2)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3)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63.
负荷建模研究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中的基础性问题,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 十分显著的实用价值。 在回顾已有负荷建模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负荷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的获 取方法,整理了负荷模型应用现状,并总结了现有负荷建模方法的不足;然后分析了负荷建模的发 展趋势,包括负荷特性重大变化对建模工作的新挑战、电网结构变化对建模工作的新需求和大数 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最后将未来负荷建模工作总结为解决模型结构的“定性正 确冶和模型参数的“定量准确冶两步走问题,提出建立考虑主动负荷的广义综合负荷模型,并借助人 工智能技术,综合采用多种在线建模方法,构建“分类分时冶负荷模型数据库,建立负荷建模的长效 机制。  相似文献   
964.
基于双层前馈神经网络建立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与辐照等气象因素间的非机理模型。建立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与气象因素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功率模型的输入特征进行选择,分析不同气象因素的组合作为输入变量对模型准确度的影响,明确功率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该模型网络的训练算法、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及训练次数对模型准确度的影响,据此确定功率模型的最优结构与参数;基于光伏电站的实际数据对功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双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气象-功率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65.
搭建了变流量空调系统实验台,对一次泵变流量空调系统在定干管压差控制策略下部分负荷工况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率的降低,冷水机组COP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0%负荷率时COP最高;水泵综合效率始终降低;冷水机组输入功率与水泵输入功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水泵输入功率始终降低,而冷水机组输入功率先降低后升高,导致27.2%负荷率下冷水机组和水泵的总输入功率高于45.1%负荷率下的总输入功率;水泵的变频运行不满足相似定律,推导出水泵输入功率与流量的关系方程,得出其输入功率与定压差阻力和机房侧阻力所占比重以及水泵综合效率有关,实验中水泵的输入功率近似与流量的二次幂成正比。  相似文献   
966.
对DINA和DINO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一个比DINA和DINO模型更“一般”的模型,称为CDINA模型.除了猜测和失误参数之外,在CDINA模型中每个项目还包含1个补偿参数.构建的模型不仅保留了DINA模型简单和易于解释的特点,而且模拟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i)CDINA模型可同时处理项目属性之间是连接、部分补偿或完全补偿的情况(可将DINA和DINO看成是CDINA的特例),且CDINA模型具有较高的参数估计精度和被试分类准确率;(ii)通过比较CDINA、DINA、DINO模型的分类判准率和相对拟合指标,发现CDINA不会比DINA和DINO的分类准确率更低,且在存在部分补偿的情况下CDINA模型更优于DINA和DINO模型.  相似文献   
967.
喀斯特天坑地区拥有许多特色的药茶资源。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神木天坑五棱苦丁茶总黄酮进行提取,并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以神木天坑的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的叶片为材料,以苦丁茶叶片为对照,测定3种药茶的总黄酮含量;同时,为研究3种药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40%(V∶V)、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64.9℃、提取时间35.2 min、超声波功率316.8 W和超声频率35 kHz时,苦丁茶、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总黄酮得率分别为10.61%、4.98%和15.73%。当控制黄酮浓度为1 mg/mL时,3种茶叶黄酮均具有较好的总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以异叶梁王茶对·OH、·O2-和DPPH·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53.02%、49.84%和73.96%。试验结果表明异叶梁王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资源开发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68.
根据实地调查情况选取代表性地下水井,利用单因子达标评价和水质综合评分值F法对吉首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市地下水中的大肠菌群超标较为普遍,氨氮、亚硝酸盐部分水井有超标现象出现,锰等重金属因子所有水井均未超标;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位于居民集中区的地下水井的平均综合指数高于污染监控井,说明吉首市地下水质量受生活污染较工业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69.
 低应力软岩复合顶板煤巷,虽然埋深较浅,围岩自重应力水平不高,但因顶底板岩层岩性及结构的特殊性,巷道围岩具有软岩的特性。以黑沟煤业有限公司主采4-2煤层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对该地质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示,锚杆支护产生的夹持作用可提高巷道浅部围岩完整程度及深部围岩承载能力,缩小浅部围岩的破坏范围;锚索支护能够提高深部围岩与浅部围岩的整体性,减缓围岩的整体沉降运动趋势;金属网与钢带可加强对表面围岩的约束作用,限制破坏区向深部发展和表面围岩的冒落变形,减小顶板岩层的变形;底角锚杆能够促使应力峰值向深部的转移,减轻垂直应力向水平应力的转化程度,控制巷道底臌变形。上述支护方式的综合运用,可实现复合软岩大变形煤巷的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970.
以广西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综合指数,并对矿区的耕地总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矿区的耕地总量已从1995、2002年的极不平衡状态提高到了2008的不平衡状态。随后分析了影响矿区耕地总量变化的因素及矿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与潜力,最后提出了实现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定量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利于平果铝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表6,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