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2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486篇
系统科学   573篇
丛书文集   210篇
教育与普及   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08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考虑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冷贮备单元串联而成的系统,给出了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和逆矩估计,并通过大量Monte-Carlo模拟考察估计的精度,得到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优于逆矩估计.同时,还给出了参数的精确区间估计和近似区间估计,通过大量Monte-Carlo模拟考察了区间估计的精度,得到参数的精确区间估计优于近似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992.
广西森林主要趋光害虫及趋光蛾类新分布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采用佳多智能JDA型虫情测报灯诱捕到广西森林主要趋光害虫6目26科46种。经分析,其中 广西新分布记录的鳞翅目趋光蛾类有5科6种,即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Leech))、丝光带蛾 (Pseudojana incandesceus Walker)、灰纹带蛾(Ganisa cyanugrisea Mell)、闪蓝斑蠹蛾(Xyleutes mineus Cramer)、波纹蛾(Thyatira batis L.)、蝉网蛾(Glanycus foochowensis Chu et Wang);出现频 率高和成虫数量大的种类有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泡桐灰天蛾(Psilograrmma menephron(Cramer))、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stschulsky)、八角尺蛾(Dilophodes elegans sinica Prout) 。观测表明,JDA型虫情测报灯可准确监测常年发生的重大森林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松墨天牛、油桐尺蛾和八角尺蛾等。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解释观测变量的相关性,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入潜在变量来直接刻画相关性。 基于Bayes统计原理、方法用来解决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和统计推断,采用Markov Chains Monte Carlo (MCMC)进行统计计算。随机模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林木存活率预测方法是有效的。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山 西沁水县沁水林场的林木存活率与林分的鼠兔数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青钱柳种源间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青钱柳1年生苗的复叶性状、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了生长性状的变异层次。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青钱柳复叶性状、地径和苗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光合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在青钱柳整个生长期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隙CO2浓度则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青钱柳苗高、复叶面积、复叶干质量及比叶质量在种源层次上变异大于家系层次上变异,地径则表现出家系间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精馏精制过程,研究分离二甲醚-二氧化碳-甲醇-水混合物的顺序问题.根据精馏分离过程特点,将二甲醚混合物精馏精制分离过程分成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建立相应的分离工艺方案动态规划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提出年操作费用最小准则,并利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出不同阶段、不同决策下的目标函数最优解,得到最优的分离序列.结合研究体系的特点,将动态规划结果加以改进,给出二甲醚精馏精制最优分离方案.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己醇/水微乳体系低温陈化合成纳米TiO2,对微乳体系相行为做了初步的研究,并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法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的光降解性能评价了其光催化性能,讨论了低温陈化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光催化实验表明低温陈化制备的TiO降解甲基橙的能力优于纯TiO.  相似文献   
997.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对2002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隐含碳转移进行了研究.发现,2002年中国为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净出口的碳排放总量为146.47万t.其中,隐含碳的主要出口地区在亚洲,韩国及日本是中国农产品隐含碳出口的主要受益国;中国农产品隐含碳的主要进口来源为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其中美国是中国主要的隐含碳进口来源国.就隐含碳转移的净平衡看,中国对亚洲及非洲大部分国家是净出口状态,而对北美、拉美及大洋洲的多数国家则是净进口.中国农产品生产的直接碳排放强度较低,但完全碳排放强度则很高;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中,在降低机械化过程中直接能源消耗的同时,注重中间环节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将更有效地减少中国农产品生产引起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998.
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球及主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化石燃料人均碳排放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均GDP历史数据,考察了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必然伴随大量碳排放,因此减排势必会限制社会经济发展。初步分析表明,工业化程度达到峰值时对应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因国家不同而异,但这一转折阈值至少为40tC。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居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的时期,未来发展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因此在气候谈判中应努力争取自身排放权以及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目录识别研究的现状, 在总结当前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和效率兼顾的目录识别方法。根据图书目录具有风格一致性的特点, 利用聚类技术发现目录装饰性内容, 生成具有自适应性的目录布局模型, 然后利用该模型生成目录条目及其层次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准确度和效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有效地处理了存在装饰性内容、折行和多种层次布局的复杂目录。该方法已应用于电子图书生产线, 显著提高了原电子目录制作系统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人类活动排放CO2包括3个重要时期,即18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1950年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期至今,以及以1990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标志的人类关注碳排放时期至今。作者利用1850—2008年世界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和人口数据,得到3个时期全球主要国家及我国的累计碳排放量与人均累计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过去近160年全球历史累计碳排放量为345PgC(1PgC=10亿tC);发达国家历史累计排放量与人均累计排放量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1850—2008年,前者是后者的2.9倍(250和87PgC)和11.2倍(257和23tC);1950—2008年,分别是2.3倍(193和85PgC)和7.7倍(169和22tC);1990—2008年,分别为1.9倍(75和54PgC)和5.3倍(58和11tC)。尽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的差距有缩小趋势,但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一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是大气CO2浓度升高的主要贡献者。对1850年以来中国的碳排放分析表明,3个时期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分别为31PgC与29tC,31PgC与28tC,21PgC与16tC。1980—2008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呈快速增加趋势,平均年增量分别为0.05PgC和0.04tC。这表明,我国正在失去历史碳排放量较低的优势,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