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9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511篇
系统科学   476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76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340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三叠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将整个三叠系划分为5 个三级层序(TSQ1-TSQ5),其中TSQ2 相当于克拉玛依下亚组,TSQ3 相当于克拉玛依上亚组。研究发现,三叠纪进入板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活动较缓,无明显的构造坡折,难以识别出初次湖泛面,易识别出最大湖泛面,其下为湖侵体系域,之上为高位体系域。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发育背景和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并结合沉积相旋回的演化特征,建立了区内三叠系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盆地构造活动等因素对层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TSQ2 沉积时期,泛滥平原发育使得其泥质含量较高,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尤其在红9 井-红61 井一带,砂地比普遍在25%~40%,同时该区域储层物性较好,为TSQ2 时期岩性圈闭最为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云南松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的分布及其序列特征,为SSR引物的开发做前期工作.从80000条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搜索到2455个SSR,出现频率为3.07%,分布的平均距离29 kb.SSR以三、二核苷酸占优势,分别占总数42.73%和27.25%,而以四核苷酸的较少,仅占总数的0.98%.重复片段长度12~25bp,其中近90%的集中在12~20bp,平均16.09bp.AT/AT与AGC/CTG和AAG/CTT为二、三核苷酸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基元总数的16.66%、9.65%和8.39%.从2899对引物中随机挑选32对引物用于检测,24对成功扩增.云南松转录组SSR位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布距离较近,基元类型丰富,重复次数较高,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潜力.云南松转录组产生的Unigene是开发SSR的有效来源,获得的SSR引物可为云南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研究提供更多的标记.  相似文献   
993.
对短瓣兰根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分离并鉴定了16个菲类化合物,分别为2,2′-dimethoxy-9,9′,10,10′-dihydro-[1,1′-biphenanthrene]-4,4′,7,7′-tetrol(1), flavanthrin(2),Blestriarene B(3),Blestriarene C(4),2,2′-dihydroxy-4,7,4′,7′-tetramethoxy-1,1′-biphenanthrene(5),2,7,2-trihydroxy-4,4,7-trimethoxy -1,1-biphenanthrene(6),lusianthridin(7),orchinol(8),coelonin(9),6-methoxycoelonin(10),dehydroorchinol(11),2-hydroxy-4,7-dimethoxyphenanthrene(12),2-methoxymoscatin(13),4,7-dihydroxy -1-(4-hydroxybenzyl) -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4),2,7-dihydroxy-1,3-bi(p-hydroxybenzyl) -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5),2,7-dihydroxy-1,6-bi(p-hydroxybenzyl) -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6).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使用2D-NMR对化合物1的数据进行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994.
讨论了在特定结构的双圈图和多圈图中,2作为其拉普拉斯特征值的存在性及其重数,而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给顶点赋值寻找一符合特定特征值要求的特征向量来反过来确定对应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分析用户的查询日志, 模拟用户与搜索引擎之间的交互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查询加权的用户建模方法。首先, 对查询日志进行会话分割; 然后, 利用会话中用户查询出现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所点击的URL排名等行为信息, 计算查询权重; 最后, 采用兴趣投票的方式, 完成用户模型的构建。在AOL (美国在线)查询日志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查询加权的用户建模方法在用户兴趣预测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选用石英砂和载铁石英砂两种介质模拟环境介质, 以大肠杆菌C3000 为代表细菌, 考察细菌对Pb(Ⅱ) 和Cr(Ⅵ)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Pb(Ⅱ)和Cr(Ⅵ)在载铁石英砂中迁移的阻滞系数(分别为4.793 和 1.212)分别大于在石英砂中的阻滞系数(1.145 和0.427), 表明Pb(Ⅱ)和Cr(Ⅵ)在载铁石英砂中的迁移能力低于其在石英砂中的迁移。在石英砂中, Pb(Ⅱ)和Cr(Ⅵ)在无细菌时迁移的阻滞系数(分别为1.145 和0.427)与有细菌时迁移的阻滞系数(1.230 和0.369)相近, 表明Pb(Ⅱ)和Cr(Ⅵ)的迁移不受共存细菌的影响。在载铁石英砂中, Pb(Ⅱ)在有细菌时迁移的阻滞系数(6.360)明显大于其在无细菌时的阻滞系数(4.793), 而Cr(Ⅵ)在有细菌时迁移的阻滞系数(1.212)与其在无细菌时的阻滞系数(1.037)相近, 表明细菌的存在会抑制Pb(Ⅱ)的迁移, 而对Cr(Ⅵ)的迁移不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预测重金属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用2006年广东省46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的逐时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小风气象特征.将全省划分为西南、粤北、粤东和中部地区,分析各区小风状态的日、月变化和持续性特征,统计小风结果对污染输送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全省小风发生频率约为50%,粤北山区最高,粤东地区最低;2)4个地区日变化规律相似,白天小风频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小,下午达到最低值,随后不断增加,午夜至清晨时段保持较高值;3)4个地区月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相对而言,西南地区秋冬季节小风频率偏高,呈现一定月变化趋势;4)广东全省总体小风状况持续性较差,粤北山区较高,粤东地区最差;5)区域小风和小风长时间持续是造成局地和区域性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飞机研制费用预测样本数据较少、影响因素复杂,单一预测方法预测质量不高的问题,采用组合预测方法预测飞机研制费用。组合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格拉姆施密特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3种预测方法,基于样本数据建立了飞机研制费用组合预测模型,并与单项预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预测具有满意和稳定的预测精度,并可以降低单项预测的质量风险,是飞机研制费用预测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线性高斯状态空间模型中假设噪声为已知的白噪声过于苛刻。认为过程噪声与观测噪声均未知且二者的解析关系确定,假设观测噪声的均值非零且服从高斯分布,方差服从逆威沙特分布,从而构成了层次式贝叶斯模型。利用变分推断将均值与方差和系统状态一起作为随机变量进行迭代估计,在得到观测噪声的均值与方差的估计值后,利用其与过程噪声的关系进一步更新未知过程噪声的均值与方差,从而动态地得到每一时刻过程噪声与观测噪声的一、二阶统计矩信息,即使在噪声统计信息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也有较满意的滤波精度。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生物流化床技术是基于生物膜法的废水生化处理技术.总结了近年国内外生物流化床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对三相生物流化床内关键内构件等进行概括,同时对生物流化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