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10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51.
为对汽轮机启动过程进行优化,发展了一种转子温度场计算的半解析递推模型。该模型考虑蒸汽换热系数的变化,将启动过程分解为多个换热系数不变的升温过程,各升温过程的换热系数值取为该升温过程开始时刻的换热系数,同时将每个升温过程结束时刻转子的温度场拟合为只含偶数次幂的4次多项式,并将拟合的温度场作为下个升温过程的初始温度场;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法,计算出下个升温过程的瞬态温度场;最后,利用半解析递推模型构造转子启动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660MW机组的冷态启动曲线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转子的最大热应力减小了19.4%,且启动时间减小了4.9%。为验证该半解析递推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分别采用有限元模型和半解析递推模型计算了660 MW机组转子冷态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的转子关键部位热应力变化趋势相同,最大热应力相差0.11%,而递推模型计算的时间约为有限元模型计算时间的2.8%。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目前连续拉弯矫直机延伸率达不到设计要求,V型带磨损严重,并出现打滑这一问题,在分析连续拉弯矫直机构成和矫直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矫直机传动系统速比及理论延伸率的计算公式.对传动系统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无级变速器额定输出扭矩偏小是连续拉弯矫直机延伸率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加弹簧刚度以增加无级变速器输出扭矩的改进措施,使矫直机实际延伸率满足生产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针对目前智能诊断系统缺乏有效的知识库开发工具、推理功能单一等问题,需要一套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能适应多变量、多过程的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系统.系统将人类的思维能力、系统的物理规律和数学模型有机地结合,开发了一套基于知识工程的图形化网络拓扑诊断系统,其特有的图形化网络拓扑专家知识表达使专家知识的建立、修改、扩充和维护于一体,不需编写专门代码,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性;集专家规则、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于一体的组合智能推理机使系统适应于多变量、多参数、多目标及多过程的复杂系统.在Bently模拟转子试验台上对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4.
155.
应用有限单元法对常见的上横梁为铸造实体其它为焊接结构的矫正机机架进行了固有模态分析和时间历程响应分析,并就合理地确定时间步长和不同结构阻尼对机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机架安全系数偏于保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6.
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主持大会.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宣读奖励决定. 2012年度浙江省有3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省为主完成的11项,参与完成的20项.在浙江省为主完成的获奖成果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今年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支撑和引领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多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土地利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理论总结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文件、国家与行业有关标准,从地理基础、数据分类与信息编码、系统功能、系统应用模型诸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上述基本问题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60.
三峡水库干流典型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峡水库中游干流典型消落带断面,现场调查泥沙沉积速率随高程分布,探讨三峡水库特定水位调节模式和长江上游泥沙输移的季节性特征对消落带泥沙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泥沙净沉积主要发生在145~168 m 高程,2010年累积净沉积厚度为1.1~39.9 cm,随高程增加逐渐减小,145~155 m 平均泥沙沉积厚度为14.9 cm,155~168 m 平均泥沙沉积厚度为2.6 cm;2013年累积净沉积厚度为3~80 cm,表明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迅速。泥沙粒径随高程增加逐渐变粗,体现在砂粒体积分数和中值粒径逐渐增大。消落带下部沉积泥沙颗粒组成与干流悬移质泥沙接近,而消落带上部沉积泥沙明显粗于干流悬浮泥沙。消落带泥沙沉积速率与水库水位调节密切相关,雨季水库低水位运行,长江悬移质输沙量的增加导致了消落带下部大量泥沙沉积;旱季水库高水位运行,长江悬移质输沙量减少导致消落带上部泥沙沉积速率降低,消落带河岸侵蚀对沉积泥沙贡献逐渐增大。消落带淹水时间随高程增加而缩短,长时间淹没有利于消落带下部泥沙沉积。综合推断,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下部泥沙主要来源于雨季河流悬移质泥沙的沉积,而消落带上部沉积泥沙主要来自旱季消落带河岸侵蚀产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