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4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93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Asynchronous reproduc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high-elevation populations of lizards from Central México. Sperm storage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of females is the mechanism for making oocyte fertilization possible. Our study addresses questions related to functional oviductal sperm storage of females mating on different dates throughout the reproductive season. A population of Sceloporus mucronatus with copulation in the summer and ovulation in the fall was chosen for this experiment. Eleven females that copulated in the field during June and 13 females that copulated in captivity during August were maintained in the laboratory until parturition. The number of pregnant females and the litter sizes produced in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dicative of the viability of the stored sperm. Sperm stored i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of females were able to fertilize eggs after 4 month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number of pregnant females between the 2 experimental groups nor in the litter sizes that they produced. We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time sperm were held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ca. 3 months) had no effect on the capacity of sperm to fertilize egg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8 oviducts collected before the mating season eliminated the possibility of sperm storage from one year to the next. In this system, sperm retention could have evolved as a response mechanism to deal with the asynchrony between sexes in the reproductive cycles. However, we cannot rule out alternative hypotheses.  相似文献   
32.
赵军 《科技信息》2009,(18):241-241
随着我国重型工业的飞速发展,工程机械类产品如煤矿用采掘等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重型设备行走部用履带板使用量越来越多,因此履带板长销孔加工质量对整机行走平稳和设备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其加工方法问题必须改善提高。本文着重介绍使用钻模加工履带板长销孔的设计方法,力求工艺先进、结构简单、经济适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33.
34.
对弹性接触问题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此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几何形状的接触体.具有求解简单、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是求解团体力学中非线性问题的新尝试.文中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35.
MAP环境下地图叠置分析的实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叠置分析是地理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美国俄亥俄大学等研制的地图分析软件包(MAP)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地图叠置分析,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化等研究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分别取粗厚山羊草、普通小麦及其核质杂种(B8F1)的茎、叶,利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对酯酶、过氧化物酶两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分析它们的酶谱.结果显示:无论茎还是叶,核质杂种的两种酶谱均偏向于提供细胞核的一方──普通小麦,而明显地区别子提供细胞质的一方──粗厚山羊草。认为同工酶主要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炭黑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性,利用对苯酚磺酸(p—PS)及低聚对苯酚磺酸(SPV)羟基邻位的活泼氢与羟甲基的反应,将炭黑羟甲基化后,研究了炭黑粒子表面导入亲水性基团的表面化学改性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溶剂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在水浴90℃,催化剂存在下,水/甲醇为溶剂,反应3h,得到了接枝率为13%的改性炭黑。通过阿R、TEM等手段对P—PS和SPF改性炭黑进行了表征;未经改性的炭黑5min即会完全沉降;P—PS改性炭黑,在自然沉降15d后,分散液透光率从1.5%增加到11.4%;接枝率为13%的SPF改性炭黑,分散液透光率从43.4%变为65.8%。结果表明:改性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8.
首先建立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曲率沿梁长的分布曲线模型,然后结合结构力学理论,推导了钢筋混凝土梁和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梁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适合于钢筋混凝土梁和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梁,并研究了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梁等效塑性区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钢纤维增大了等效塑性区长度,使构件塑性区的塑性变形能力得到了改善,提出的等效塑性区长度的统一计算公式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构件等效塑性区长度的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9.
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一类不确定线性系统的混杂状态反馈可靠H∞控制问题.假设系统存在有限个备选的控制器,而系统中的执行器可能发生“严重失效”———未失效部分不能镇定原系统,因此任何单一的状态反馈控制器都不能镇定系统并使系统满足一定的H∞性能指标.基于多Lyapunov函数法,利用未失效执行器部分的信息设计混杂状态反馈控制律,通过控制器之间的切换使系统仍然满足鲁棒可靠H∞控制.相应的结果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形式给出.最后以一个仿真例子说明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