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系统科学   172篇
丛书文集   140篇
教育与普及   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7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鲀纯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暗尾东方鲀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暗尾东方鲀的成活率,对暗尾东方鲀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2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2个数量级,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3个数量级;25d后对照组COD为6.45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COD分别为4.66、4.46、4.38mg/L;25d后对照组NH3-N为0.53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38、0.35、0.34mg/L;90d后对照组NH3-N为0.52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25、0.23、0.22mg/L;2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018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014、0.012、0.010mg/L,90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018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009、0.008、0.007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暗尾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7.6%、7.4%: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暗尾东方鲀分别比对照组平均净增长12、17、15g。  相似文献   
82.
高性能面向对象场景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一种高性能场景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使三维图形应用开发者从繁琐的低级API(如OpenGL)中解放出来并获得最高的图形性能。该系统可以工作在Windows和各种UNIX变体(如IRIX、Linux等)操作系统上,主要的目标操作系统是Windows,主要针对低端(单处理器)硬件平台(如个人电脑)。应用范围包括视景仿真、虚拟现实、科学可视化、临场感娱乐及其他实时三维图形应用。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精神现象--意象的考察开始,分析了近现代诸多关于技术的观念,从而认为媒介符号系统是意象的技术显现,而在形态各异的技术显现活动中,影像技术表征着人类整体化生命意象的显现.影像技术由于其能够吸纳每一个时代的重要技术而成为各种技术系统的神经中枢,从而不断地推进着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活动:复制、延续与创造生命.  相似文献   
8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日趋紧密,旅游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继续发展旅游业,旅游人才的培养便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高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制及其教师培养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
基于前期已获得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利用TopHat2软件在正常(AcCK)及球囊菌胁迫的中蜂幼虫肠道样品(AcT1、AcT2、AcT3)中共鉴定出发生于9124个基因的57327个可变剪切事件,其中以基因间(17.68%)、可变3′端剪切(15.32%)、外显子跨越(14.12%)和可变5′端剪切(12.81%)类型为主.Venn分析结果显示4个肠道样品的共有可变剪切基因数为8111个,特有可变剪切基因数分别为272、189和385个.GO分类结果显示共有可变剪切基因涉及47个条目,AcT1、AcT2、AcT3的特有可变剪切基因分别富集于24、20和34个条目.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可变剪切基因富集在327个代谢通路,基因富集数最多的是RNA转运、内质网蛋白加工及核糖体;AcT1、AcT2、AcT3的特有可变剪切基因分别富集在22、46和83个代谢通路.结果揭示了可变剪切基因在宿主的胁迫响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结合坡面微地形变化,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角度研究典型缓丘区不同坡位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了解微地形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培养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增长曲线呈现中坡位>坡顶>下坡位>上坡位>坡底的规律,中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坡底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基质的利用能力最低;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比较中发现,除McIntosh均一度指数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位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中坡位的Shannon丰富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大,显著高于坡底指数值(P<0.05);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分析,氨基酸类利用率变化明显大于其他碳源,而胺类及酚酸类的利用程度较低,表明氨基酸类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坡位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具有选择性,糖类、 氨基酸类、 聚合物类及酚酸类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贡献较大的碳源.  相似文献   
87.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利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天津地区322例冠心病患者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经统计,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分别为*1/*1(44.7%)、*1/*2(38.1%)、*2/*2(10.3%)、*1/*3(6.6%)、*2/*3(2.6%)、*2/*17(1%)、*3/*3(0.3%);按照代谢类型统计,超快代谢型9例(3.0%),常规剂量用药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快代谢型135例(41.9%),常规剂量用药;中间代谢型138例(42.9%),需增加剂量或换药;慢代谢型40例(13.2%),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需换药。天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为提供个性化治疗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8.
采用基于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的单组分气固两相流动力模型对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建立了双组分气固多相流动力模型.同时应用双组分模型对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单组分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粒径的煤粉颗粒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模拟结果发现:2种模型模拟所得的各管段流型相似,均能与试验ECT图结果相吻合,但采用双组分模型能更精确地计算水平管段和垂直管段的压降.与单组分模型相比,双组分模型计算精度提高了3%~4%.  相似文献   
89.
采集郑州地铁灰尘样本,测定了Cr、Ni、Cu、Zn、Cd和Pb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风险评价模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特征、人体暴露风险及污染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地铁不同区域灰尘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一层二层站外.污染水平大致为:PbCd≈ZnCuCrNi,其中Cr致癌风险最高,可能造成潜在致癌风险.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是外源性的交通源和其他大气降尘等.污染区域差异主要与污染物来源和输入距离有关,极细颗粒组分能穿过通道并沉降于地铁站内的一层,甚至二层,从而造成累积.  相似文献   
90.
在介绍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