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秦惠珍  邹蓉  韦霄  柴胜丰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3,30(6):1171-1179
为探明最适宜栽培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i)的光强,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强处理(RI 10、RI 30和RI 50)对其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白花兜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thetic rate,Pn)日变化影响基本一致,Pn均随着时间递进而降低,白花兜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12:00之前,不同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气孔因素对RI 1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影响较大。RI 3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日均值最大且具有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E),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处理,是白花兜兰生长的最适光强。白花兜兰为阴生植物,RI 5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叶绿素易受损。经过2个月遮阴处理后,白花兜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RI 30光强处理下最大。因此,人工栽培白花兜兰时应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其最适宜栽培的光强为750 μmol·m-2·s-1,约为自然光强(2 500 μmol·m-2·s-1)的30%。  相似文献   
62.
伏牛山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独特地理条件,是南北动植物交错汇集混杂区域,这里天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2005年5月,首次在伏牛山老界岭发现了千年红豆杉群,最大一株胸径70.5公分,在伏牛山及申原地带极为罕见。红豆杉是濒,岛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药用价值及绿化价值极高。本课题组经过9年的研究,总结了一套伏牛山红豆杉保护技术,通过了河南省林业专家的鉴定,填补了国家在伏牛山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63.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64.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集散控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与时代的不断发展,集散控制系统也逐渐应用在锅炉控制系统中。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设计的要求较高,注重系统运行安全的同时,也要使其具备环保与节能的优点,本文从DCS控制系统的构成出发,对其配置与功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可行的锅炉自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5.
以伊曲康唑中间体1为底物,经叠氮化钠亲核取代、氨基还原和缩合反应,合成19个伊曲康唑衍生物,并用于抗真菌构效关系研究,经文献检索,所合成的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且均经1H NMR和MS确证.通过最小抑制浓度(MICs)评估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伊曲康唑衍生物对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衍...  相似文献   
66.
石灰中和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和渣,采用化学试剂模拟中和渣,利用元素硫的歧化反应,在水热条件下将模拟渣中的氢氧化物转变成硫化物,进而,可将产生的硫化矿利用常规浮选工艺加以回收。采用X线衍射(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3种硫化物的微观性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硫化铜和硫化铅有较好的可浮性,回收率分别为91.00%和72.78%,而硫化锌浮选效果较差,回收率为28.31%;硫化铜和硫化铅比硫化锌的水热结晶好,粒径大,表面光滑。在水热过程中添加矿化剂NaOH能提高硫化锌的结晶度,水热温度提高使硫化锌的晶粒增大、表面光滑,改进后硫化锌的回收率提高至63.92%。  相似文献   
67.
采用复盐法脱除工业废水中的硫酸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合铝盐及石灰乳为脱除剂,采用实验室自行配制的模拟废水,对工业废水中高浓度硫酸根的脱除进行研究。考察溶液pH值、铝盐加入量、反应时间、SO24-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硫酸根去除率的影响,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出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min,溶液pH值11.0,SO42-与Al3+的物质的量比为1.1-1.0,且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至小的顺序为:溶液pH值、铝盐加入量、反应时间;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由1720mg/L降至100mg/L以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沉淀物XRD检测结果表明:其主要物相为钙矾石(Ca6Al2(SO4)3(OH)12·26H2O)。  相似文献   
68.
土著微生物柱浸修复铬渣堆场土壤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浸试验研究土著微生物对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Cr(Ⅵ)的修复.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土壤初始Cr(Ⅵ)浓度、浸出液pH值及循环淋溶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培养基能完全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水溶性Cr(Ⅵ),柱浸实验结束后,浸出液中Cr(Ⅵ)浓度由初始的700.3 mg/kg降低至检出限以下;土壤中初始Cr(Ⅵ)浓度越低修复效果越好;培养基最佳pH值范围为7.5~8.5;循环淋溶修复效果好于非循环柱浸修复,循环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好,最佳循环时间为全天循环.  相似文献   
69.
柴丽萍 《科学之友》2010,(6):155-155,175
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0.
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是兰科(Orchidaceae)杓兰属(Cypripedium)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野外居群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探讨暖地杓兰不同生长期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本研究对其叶表皮特征、叶解剖结构、光合特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展开研究,以期为暖地杓兰的保育和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暖地杓兰叶片上、下表皮的形状不规则,呈波状,并且气孔和表皮毛仅分布于下表皮;叶片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结实植株的气孔面积、叶片厚度和叶主脉厚度均极显著大于幼苗。(2)暖地杓兰结实植株和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较低,且结实植株极显著大于幼苗,说明其具有阴生植物的特征。(3)暖地杓兰结实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大于幼苗。(4)暖地杓兰叶片的Pmax、LSP、AQY、暗呼吸速率(Rd)与Chl(a+b)、叶主脉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