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8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环境生物技术与水污染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指出以现代微生物选育及培养技术和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基础的环境生物技术,目前在提高传统的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效能,开发毒害性化合物在生物处理技术,污染场地的生物补救和修复技术,研制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用于环境治理的向生物制剂等方面,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潜力,将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2.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采自大明湖的两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on pectinatus L.)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生物量密度条件下进行60 d的分解实验,研究沉水植物茎叶分解及C、N、P元素释放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沉水植物分解速率很快,并且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阶段性特征,菹草的分解速率大于篦齿眼子菜。沉水植物茎叶残留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植物组织化学组成影响。温度影响沉水植物的分解过程,高温加速了两种沉水植物前期分解速率,但并没有增加最终分解比率。  相似文献   
83.
本文先对国际油价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而后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对常规的设计方法(以承载力为主控指标的设计方法)和以沉降量为主控指标的设计方法对比。重点讨论以沉降量为主控设计方法及其有关因素对沉降量的影响,明确了以沉降量为主控指标的设计方法从理论、经济上均优于常规的设计方法,同时对粉喷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
86.
针对机载机电作动器的故障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结合的机电作动器故障诊断方法。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该方法应用小波包分解把机电作动器卡死、偏差、增益三类故障信号分解到若干个频段上,计算不同频段上的能量,提取机电作动器的故障特征,然后设计SOM神经网络,利用能量故障特征向量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确定网络参数,达到故障的诊断的目的。通过仿真验证研究,得到了非常好的诊断准确率,表明该机电作动器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下降了2.4%,过滤滤饼含水率下降了10.8%;CST值却由27.3s升至48.8s.研究结果说明:鼠李糖脂的投加能显著降低污泥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但却会使污泥脱水速率变慢.相比于单独使用鼠李糖脂或CTAB,鼠李糖脂与CTAB以1∶1,1∶2或1∶3复配时不仅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更低,而且对污泥脱水速率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8.
Internet的发展导致了IP地址的不足,本文就目前的IP地址缺乏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其中主要论述了NAT的实现方法.并在Cisco路由器系列中进行配置,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89.
云开地块中新生代隆升剥露作用的裂变径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开地块地处华南南缘, 紧邻印支地块, 是约束华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热事件时空格架的理想地区. 通过云开地块内主要岩石类型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出: 不论岩石类型如何, 区内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主体变化于97.4~133.0 Ma间, 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43.2~68.4 Ma间, 峰值径迹长度约为13 μm, 呈单峰正态分布. 由此推断云开地块晚中生代以来隆升幅度达5 km以上, 区域上裂变径迹年龄反映晚中生代以来云开地块内部不同地区有着差异的隆升幅度, 特别是25~30 Ma以来具更快的隆升剥露速率. 上述热年代学为深入理解华南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格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0.
为了揭示北淮阳地区古生界杨山煤系的构造热演化特点,探讨该区燕山运动以来构造-热历史,了解地壳浅部构造热过程提供依据,本文应用刻画温度与时间关系较好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FT),对该区杨山煤系的6个古生界碎屑岩进行热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5 Ma±以前,北淮阳地区石炭系地层处于磷灰石径迹完全退火带温度范围内,至95 Ma±才抬升至脱离完全退火带的位置,并经历了一个缓慢的抬升过程,至31~47 Ma±快速抬升;较大年龄差异的存在极有可能是商城岩体异常高温所致;发生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对锆石径迹发生退火作用有一定的影响,2个锆石样品开始脱离完全退火带的时间为130 Ma±和140 Ma±,对应的锆石年龄更可能是中生代印支-燕山期较强烈的构造-热事件的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