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11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latest issue of Nature reported in its Research Highlights ( see " Lithography: Luminous Lizards", Nature, Vol. 451, p868, Feb. 21, 2008) that a group of researchers from th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TIPC),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chieved the new progress in 3D microstructures of nanometer composites using the multiphoton nanoprocess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2.
23.
为提高地震数据压缩感知重构的信噪比和保真度, 提出一种基于曲波变换的地震数据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建立了地震数据压缩感知重构模型, 分析了基于曲波变换稀疏表示的地震数据各尺度之间能量与熵的分布特性, 结合分块压缩感知技术降低随机观测的计算复杂度, 利用曲波变换稀疏表示高频区域各尺度之间的相关性, 设计了随信息熵变化的自适应双变量收缩阈值迭代重构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采样率下,该算法重构的地震数据峰值信噪比提高了1. 5 dB 以上, 并且具有良好的细节信息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24.
以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为例,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洞室群开挖后洞周围岩的变形特性并分析了锚索应力损失对周围岩体变形和应力状态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围岩水平位移在洞室边墙中部最大,竖向位移在洞室拱顶最大,在洞室交叉部变形也较为显著;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接近,能良好地反映洞室实际开挖的过程和围岩的变形规律;锚索预应力损失达到某一程度时会使围岩水平位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5.
基于响应面法(RSM),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建立了薄壁蜡模壁厚方向的收缩率与压蜡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合理性与充分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对压蜡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尺寸收缩率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了减小收缩率,基于遗传算法(GA)对工艺参数进行了全局优化.  相似文献   
26.
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中多种资源分配的复杂特性,建立了以最小完工时间、最优人工分配方案、设备最大负荷以及最小生产成本为目标的集成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具有多重资源约束的多目标集成优化方法;针对组合模型的爆炸性特征,为降低模型的复杂度,采用多规则资源分配的集成调度思想,通过调整规则概率使概率大的规则被优先选中,使用多规则导向机制"推动"搜索过程向指定目标方向移动,并结合动态规划法求解最优人员分配方案;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可以获得不同规则概率值的Pareto解集;最后,通过仿真对比与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针对具有加性执行器或元部件故障的线性系统,在独立故障的个数大于独立测量个数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残差生成器的故障估计方法.该故障估计方法是基于鲁棒残差生成器实现的,不需要额外设计动态的故障估计器.故障估计的实现需要:设计编码集;基于编码集设计鲁棒残差生成器;利用编码集和鲁棒残差生成器的输出实现故障分离和故障的渐近估计.给出了本方法的适用的充分条件,并证明了故障估计误差的渐近收敛性.最后,针对具有加性执行器故障的线性系统,基于几何方法设计鲁棒残差生成器,并进行了故障检测、故障分离和故障估计的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故障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Erratum to: J Syst Sci Syst Eng DOI: 10.1007/s11518-007-5058-2 The presentation of Table 2 in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contained a few typos. The corrected Table 2 is given below.  相似文献   
29.
对巨大灾难的管理(包括自然和人为的灾难)要获得高效、取得成功,决策者必须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德国早年的一些大规模的灾难,例如2002年8月易北河的大洪水、1999年12月发生在德国南部的Lothar暴风雪,都显示了灾难管理部门只获取了部分的必需信息,在联邦政府和受灾地区的灾难反应部门间的通讯信息流也是极度不足。有鉴于此,2001年夏天德国内政部门决定建立“危机预防信息系统”(GermanEmergencyPlanningInformationSystem/简称deNIS)。在此基础上开发的denISⅡ的目标则是为市  相似文献   
30.
An AlCoCuCrFeNiTi high-entropy alloy(HEA) wa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and sintering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i addition to the widely studied AlCoCuCrFeNi system. The structural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formation of four micrometric phases was detected: a Cu-rich phase with a face-centered cubic(fcc) structure, a body-centered cubic(bcc) solid solution with Cu-rich plate-like precipitates(fcc), an ordered bcc phase, and a tetragonal structure. The XRD patterns corroborate the presence of a mixture of bcc-, fcc-, and tetragonal-structured phases. The Vickers hardness of the alloy under study was more than twice that of the AlCoCuCrFeNi alloy. Nanoindenta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individual phases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phas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CoCuCrFeNiTi 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