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71.
通过对两层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模型的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 ,研究这类新型结构体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受力性能 .试验表明 ,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72.
肺癌介入治疗模拟实验研究中药液灌注率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血药混合液的电导率值得其药物摩尔浓度,进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公式求得进入支气管动脉的药液灌注率.同时,进行了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模拟实验,对药液灌注率检测方法和公式作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3.
本文结合《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针对教学中理论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等问题,研究探讨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考核方式,为独立学院的数控相关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后备人才.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则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5.
采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腹毛类纤毛虫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的微管类细胞骨架包括纤毛器微管骨架和非纤毛器微管骨架.结果表明:细胞皮层纤毛器中除纤毛杆、纤毛基体微管外,其基体间连接纤维、基体托架、基体附属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束以及围棘纤维篮等也是皮层纤毛器微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微管相互联系、聚...  相似文献   
176.
对晶向为(100)的p型单晶硅片进行表面刻蚀,制作减反射绒面.在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异丙醇溶液,在温度为80℃、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对单晶硅片进行刻蚀.实验结果显示,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异丙醇溶液刻蚀的硅片表面形貌最好,在波长为700~900nm范围内能够获得较低的反射率,最佳反射率为10.42%.保持实验条件不变,在氢氧化钠-异丙醇混合液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对单晶硅片进行刻蚀.实验结果显示,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碳酸钠溶液对制作绒面的反射率影响不大,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碳酸钠溶液使制作绒面的反射率大大提高,不利于制作绒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7.
针对我校《电路分析》的教学现状,探讨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介绍了电路理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8.
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CD3^+T细胞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肠道CD3+T细胞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12头小型猪随机平均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24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d,热应激10d后39℃高温持续期结束剖杀试验猪,取其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及回肠中段进行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CD3+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猪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及十二指肠肠腺均呈CD3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CD3阳性面积系数显著上升(P〈0.05);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层的CD3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固有层中的CD3阳性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变化,增加的幅度小于十二指肠。慢性热应激中实验猪肠道结构严重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而肠道CD3+T细胞的增多,可能是机体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一种代偿性增强反应。  相似文献   
179.
芝麻是新的“8大类”过敏食物之一,芝麻过敏反应由于其潜在危害性及其日益上升的发病率而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因此研究芝麻致敏性消减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芝麻主要过敏原(Ses i 1~Ses i 7)的结构和免疫特性,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已报道的芝麻过敏原有7种,属于2S白蛋白、7S类豌豆球蛋白、油质蛋白和11S球蛋白,其中11S球蛋白和2S白蛋白是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利用热加工技术消减芝麻致敏性,主要通过煮沸、微波、烘焙等工艺引起过敏原的解聚、变性进而破坏致敏表位;高压、辐照、发酵、酶解等非热加工技术通过氢键、疏水键等化学键的变化、多肽链的断裂引起蛋白结构变化,从而掩盖或直接降解致敏表位。另外,结合其他食品过敏原,对芝麻过敏原的潜在消减技术,包括脉冲电场、冷等离子体、超声波、脉冲光、糖基化改性和复合加工技术等进行了阐述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芝麻不同过敏原的致敏表位、不同加工工艺对过敏原结构及致敏性影响、开展血清学、细胞和动物模型等致敏性评价等,以明确芝麻致敏性消减的主要机制,以期为生产低敏或脱敏芝麻产品奠定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0.
长治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作为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尺度,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判断依据.从长治湿地公园自身的承受能力出发,综合旅游生态容量(Ce)与旅游空间容量(Cs)两方面因素评估区域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其中Ce为40 632~52 366(人次/d),Cs为28 872~55 376(人次/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