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汽压约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低于260℃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述了VOCs的来源和危害;介绍了溶剂吸收法、吸附法、热破坏法、生物膜法等常见的VOCs废气传统治理技术,及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治理技术,如电晕法、光氧化分解法、等离子体分解法和膜分离法;并提出了今后VOCs废气治理技术研究将朝着运行稳定、能耗低、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理维护简易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2.
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密封油的油品质量,针对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高炉煤气柜和焦炉煤气柜,对钢铁企业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现有的密封油处理技术,并结合钢铁企业煤气柜密封油的油品特点和使用工况,对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针对废润滑油再生回收率低和废弃物多的问题,提出了应以加氢再生为主流工艺;通过对比分析国外KLEEN、KTI、HYLUBE、REVIVOIL和PROP等装置的运行经验和国内新瑞公司、科林公司以及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结论:废润滑油加氢再生的突破点在于预处理工艺和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但鉴于催化剂本身结构和组成的限制,加氢再生工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预处理工艺;通过建立高效的检测和筛分技术,能够将废润滑油分类送往适合的加氢再生工艺装置,将会极大的促进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基于红外光谱分析含微水绝缘油氧化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绝缘油受到微量水分污染之后会使油液的酸值发生变化,影响油液的氧化安定性,为了保障绝缘油的安全可靠运行有必要探讨微量水分与油液酸值的内在关系。配制不同微水含量的绝缘油样,对其进行164 h热氧化实验,对每组油样在热氧化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酸值测试;并考虑热氧化实验前后油样中T501酚羟基在红外光谱3 650 cm-1波数处吸光度和有机羧酸类物质的羰基在红外光谱1 700 cm-1波数处的吸光度变化,分析油样酸值随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酸值变化量与吸光度变化量之间的多元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建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79 2,残差平方和为1.1726×10-6,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为-2.50%~3.77%,吻合度较好。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微水含量油样的酸值变化及其氧化安定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45.
综述了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着重探讨了膜分离、真空滤油、溶剂精制、分子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绿色环保、低成本技术是今后废油再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采用同源克隆和锚定PCR技术, 从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中克隆到热休克蛋白HSP 90 基因的cDNA全序列(Genbank number: FJ501962)。cDNA全长2 480 bp,包含3′非编码区域(UTR)为200 bp和5′UTR为126 bp,开放阅读框(ORF) 长2.154 bp,编码717个氨基酸。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230, 理论等电点为4.96,无糖基化位点、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在N端具有 HSP 90 基因保守的ATPase结构,含有HSP90家族的C末端的保守序列EEVD。与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 相比较,同源性高达90%,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HaaHSP 90 基因的克隆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抗逆机理及其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针对废润滑油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对废润滑油进行再生,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通过分析废润滑油的来源及组成,比较现有废油再生技术的优缺点,总结出只有采用高效的溶剂萃取、剧烈加氢或者全面使用发烟硫酸处理的方法才有可能彻底除去废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然而,仅仅通过提高加氢精制的苛刻度,单一催化剂难以实现目标,组合加氢再生工艺为最佳选择;首先加氢保护剂可以除去废油中的杂质以确保装置的长期运转,其次通过加氢异构催化剂提高再生油品的质量,最后加氢精制催化剂确保最终产品的稳定性;综上,将多种催化剂形成并联或串联加氢再生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废润滑油再生收率以及产品质量,并且改善废油再生工艺装置的稳定性,是未来废油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大量氨氮进入自然水体,超出其自净能力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电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由可再生能源电驱动,将氨氮在电极表面快速选择性氧化为氮气的方法,具有反应过程可控,条件温和,勿需外加化学物质,无污泥产生,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前景较优的环境水体污染修复和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氨氧化反应机制和电极催化效率是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技术可控应用的关键;现重点综述当前水体氨氮的电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从电催化氧化机制(包括氮气形成方式和自由基类型),高效催化剂的类型和优缺点,及各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这3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低耗费的催化技术,在有效净化大气中低浓度NOx(ppb级),保证空气质量、区域和全球气候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针对现有的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存在的吸附容量小、对低浓度的NOx的吸附速率低和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导致光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合成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的有机金属框架作为光催化剂去除大气中低浓度NOx,通过改变催化剂制备时间,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不同反应时间的NH2-MIL-125(Ti)晶体,探究制备时间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影响。采用XRD、SEM、FTIR、PL、EPR和BET等实验表征手段对不同NH2-MIL-125(Ti)晶体结构、形貌表征及光催化性能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对NOx催化性能与催化制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时间对NH2-MIL-125(Ti)的结晶度、表观形貌、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效率、表面超氧自由基产生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对表面官能团种类、光吸收范围、晶格晶面没有影响。 制备时间为24小时、48小时、72小时NH2-MIL-125(Ti)对NOx的净化效率分别为38.22%、42.24%、32.04%,得出结论:当制备时间为48小时NH2-MIL-125(Ti)对NOx的催化性能最好,净化效率最优。  相似文献   
50.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技术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角度,分析了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有效边界和稳定的均衡条件。需求和供给分析表明,食品安全监管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一个合理的度,也就是说当食品安全监管供给边界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食品安全监管需求边界曲线的斜率绝对值时,食品安全监管便达到动态稳定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