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49篇
丛书文集   87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4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为克服传统SBAS-InSAR技术存在的相干性高估以及高相干点密度、质量低的问题,将相位恢复引入SBAS-InSAR中,采用改进的高相干点选取方法提高形变速率反演精度;同时利用GF-1号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辅助InSAR形变监测结果,以提高研究区滑坡体早期识别准确性及全面性。研究发现,经过相位恢复后,选取的高相干点密度及质量明显提高;共识别出隐患点28处,其中11处与已知隐患点完全匹配,新识别出17个滑坡隐患点,在随机选取的隐患点现场调查验证时均存在地表裂缝等滑坡隐患特征。因此,将相位恢复的思想引入SBAS-InSAR中,可以有效提高高相干点选取的密度和质量,使得相干性得到有效校正,从而提高形变监测的精度;此外,光学影像辅助获取形变信息,是对InSAR滑坡隐患点识别结果精度及可解释性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82.
为分析油气悬挂式履带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态特征,基于RecurDyn和MATLAB/Simulink搭建悬挂行走系统联合仿真模型.采用RecurDyn完成悬挂行走系统几何模型的构建及装配,在Simulink中实现油气悬挂弹性力和阻尼力的求解,通过数据交互的方式实现二者的联合求解.开展随机路面激励下的响应特性分析,分别观测负重轮加速度、油气悬挂受力、车体质心位移和加速度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1号和6号负重轮上的加速度较大,且1号油气悬挂上的受力要明显大于其他油气悬挂;车体会从启动时的低频振动过渡到运行状态下的高频振动.研究结果可为悬挂行走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3.
基于Fluent RNG k-ε湍流模型,以风向角为变量,研究屋脊和出山高度变化影响无屋脊硬山、有屋脊硬山、无屋脊出山和有屋脊出山等4类屋面的风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来流风向对4种屋面风压影响明显,屋脊高度在0.00~0.24 m时,迎风屋面平均风压明显增大,而随着屋脊的继续增高(0.24~0.36 m),迎风区体型系数也进一步增大;出山的存在可减轻山墙端风压,而出山的高度变化对屋面风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4.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chiev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ver redundant dictionaries or transform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algorithms is needed when choosing and designing algorithm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This research studies a representative algorithm for each category, matching pursuit (MP), basis pursuit (BP), and noise shaping (NS), in terms of their sparsifying capa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Experiments show that NS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sparsifying capability with the least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BP has good sparsifying capability, but is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MP has relatively poor sparsifying capability and the computations are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 problem scale and signal complexity. Their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re also evaluated for three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time-frequency analyses, signal denoising, and image coding. NS has good performance for time-frequency analyses and image coding with far fewer computations. However, NS does not perform well for signal denoising. This study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choosing an algorithm for a given problem and for designing or improving algorithms for sparse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985.
采用TiO2溶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粒度的分布;用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测量了薄膜的厚度.研究了TiO2颗粒的催化机理、薄膜上粒子的性能以及薄膜的光催化性能,130nm左右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28.2%.  相似文献   
986.
针对下部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的振动状态,分析了振动机理,并建立下部钻柱组合节点单元三维动力学模型,运用强迫频率理论和高斯列主消元法对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不同转速下的最大径向变形及弯曲应力,绘出相应的幅频响应曲线,确定相应的临界转速。研究表明,钻柱转速对钻柱振动影响较大,通常钻柱工作转速要避开钻具组合谐振频率,可减缓钻柱振动,保护钻柱。  相似文献   
987.
把(2+1)维破裂孤子方程组写成双线性型, 运用Hirota法, 将Hirota法中的测试函数用新的测试函数来替代, 求得 (2+1)维破裂孤子方程组新的周期孤波解和不曾看见过的解析解. 容易看出, 该方法适用于相当一部分非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988.
Zakharov方程组的新精确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基于符号计算的代数方法,结合Maple环境中的Epsilon软件包,求解Zakharov方程组,获得了若干其它方法不曾给出的形式更为丰富的新的显式行波解,其中包括孤波解、三角函数解、双曲函数解.本文用F-展开法求得Zakharov方程组的新三角函数解和双曲函数解.  相似文献   
989.
Mg-Ni-CNTs复合材料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机械球磨法在3.0 MPa氢气气氛下制备出镁基复合储氢材料Mg-Ni-CNTs,研究了材料的吸放氢性能以及在吸放氢过程中温度的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球磨60 h后的物相组成为MgH2、Mg2NiH4和Ni,表明球磨过程中发生了反应.SEM分析表明,复合体系中成分分布均匀.300℃时在60 s内吸氢量达到7.2%.300℃、3 MPa下,在100 s内放氢量达到6.6 %,该复合储氢材料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储氢量.  相似文献   
990.
本文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结构,对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ANFIS结构的跟车间距控制器,通过仿真对ANRLS结构控制器中的各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基于高斯型函数作为隶属度函数的车间距离控制器模型,运用前后两车的速度差与距离差的变化情况对后车的加速度进行控制.最后,本文对上述控制方法用Matab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运用本文设计提出的方法对后车的加速度进行控制,能保证后车经过短暂的速度变化后使前后两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碰撞追尾事故的发生,验证了本文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