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200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0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51.
针对目前大多数楼层识别方法由于未考虑楼梯间的活动识别,在楼梯处楼层定位结果来回切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气压计组合的楼层定位方法。在平面楼层离线建立指纹库,并用基于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对指纹库进行聚类,区分不同区域的信号特征,在线接收信号与指纹库进行匹配识别楼层。在楼梯间用气压计进行上下楼活动识别,活动识别融合了步频检测,以应对突然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的误判。结果显示,在平面楼层本文的方法较基本楼层识别方法准确率提高;在楼层过渡部分能有效识别上下楼活动,解决了楼梯间楼层来回切换问题,融合步频检测后能有效剔除人运动状态改变导致的误判。实验表明本文的楼层定位方法能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楼层定位需求,且完备性较强。  相似文献   
952.
退化设备的剩余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预测是当前可靠性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Wiener过程,提出一种考虑随机冲击影响的非线性退化设备RUL预测方法。首先,设备连续退化过程用一个非线性Wiener过程描述,而冲击导致退化水平突变的影响由一个复合泊松过程刻画;其次,基于所建立的退化模型和首达时间概念,推导出剩余寿命概率密度函数及其近似解析解,极大地减少了数值计算时间,并提出一种基于期望最大化算法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数值仿真和航天锂电池实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RUL预测的准确性,对于解决存在随机冲击影响的设备RUL预测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建立慢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并研究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经膀胱处注入大肠杆菌液,以诱导慢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并灌胃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第0、7、14、21、28天动态检测动物体温、尿细菌数、血常规及BUN、Cr值的变化。第31天进行肾脏及膀胱感染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模型对照组在第7、14天体温显著升高(P<0.05);第7~28天尿细菌数、第30天肾脏及膀胱感染菌数明显增多(P<0.05);第30天膀胱及肾脏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尿细菌数、肾脏及膀胱染菌数明显下降(P<0.05),膀胱及肾脏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此法适用于建立慢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及进行药效学观察。  相似文献   
954.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泡桐木夹芯构件在受火时以及受火后的力学性能,对4个夹芯构件进行试验,其中1个构件用于静力试验,其余3个构件进行受火-荷载耦合试验以及过火后的力学性能试验。对构件在受火时的温度分布、强度以及刚度的变化进行记录以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腹板的加入,构件在静力下的性能有着明显提高,极限抗弯强度为491.9 kN;构件在受火时树脂分解、水分蒸发、木材炭化,强度以及刚度出现大幅下降;构件温度分布出现了三段式分布,即加速升温、恒温以及线性升温3个阶段,构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背火面处的温度一直处于安全范围;在受火后的性能上,所有构件均出现了力学性能大幅下滑现象,其中极限强度下降最高约86%;腹板厚度增加对构件的过火性能有所提高,厚度的增加对构件的过火性能影响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目的】优化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var.Li.)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玉木耳、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乙醇溶液浸提法提取玉木耳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ABTS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法对3种木耳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玉木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液固比15mL∶1g、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破碎功率80W、浸提时间8h,在这一参数下得到玉木耳、毛木耳和黑木耳的总黄酮提取量分别为3.44,8.78,7.02mg·g~(-1)。玉木耳的总抗氧化活性以及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的清除能力均强于其他两种木耳。【结论】研究结果为玉木耳天然有效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56.
95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生产工艺的2种浓香型竹酒(活竹酒和原竹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鉴定,并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衡量挥发性成分对竹酒主体香气成分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2种浓香型竹酒(活竹酒和原竹酒)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56种,醇类9种,醛类16种,酮类7种,烯酸类3种,烷烃类8种,其他类6种,而且2种竹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有差异,但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尤其是酯类物质的相对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2种竹酒中含量较高的共有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庚酸乙酯,这些酯类都具有令人愉快的花、果香气,构成了竹酒的主体香气特征.竹茎生长发酵的过程使活竹酒中杂醇油的含量降低,而且活竹酒的酯类物质在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上均高于原竹酒.根据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阈值和相对质量分数计算ROAV值.活竹酒中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特别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活竹酒的主体香气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己酸丁酯、壬醛、2-壬酮、异戊酸乙酯和己酸己酯对活竹酒的主体香气有重要的修饰作用.原竹酒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己酯和丁酸乙酯具备较高的相对香气活度值,对原竹酒主体香气贡献最为显著;己酸异戊酯、己酸丁酯、3-苯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壬醛、癸酸乙酯和异戊醛对原竹酒的主体香气有着重要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在互联网母婴领域中,由于育婴网络自身的特殊性,推荐算法不仅与用户以及项目的信息有关还与儿童的数据信息有关,而传统的用户相似度计算并未考虑儿童的数据信息.针对此问题,重新定义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将儿童的数据信息通过加权融合的方法融入用户相似度计算中,并提出一种融合儿童成长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准确率与召回率都优于传统算法,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59.
大规模群体行为建模是面向战争和危机研究的社会仿真的关键技术。现有的群体行为模型对小规模群体的行为动力学特性表现较成功,但对其的社会学属性表现不足。而在战争危机出现时,群体行为通常呈现出地域范围广大、数量规模巨大、时间跨度较大的特点,群体社会学特征明显。采用基于Agent的Bottom-Up的建模方式,设计了一个包含日常与危机两种状态以及三层可变粒度的大规模群体行为模型,解决了行为描述粒度的问题、行为演化的确定性随机性问题以及行为的视觉化呈现问题。  相似文献   
960.
电力网络模型是关键基础设施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现实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运行原理,根据复杂网络的基本理论,采用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设计实现了关键基础设施中电力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较好的模拟了电力系统输送电能的动态过程和因偶发故障而造成的大规模停电现象,对复杂电力网络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Abstract:
The model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is a major part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model. The topology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net functi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plex network, applying the agent-based modeling to design and realize the model of electric power network.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it was demonstrated to be better ways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rogress of electric transmission and the cascading failure phenomenon caused by incidental trouble. The simulation model offer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nalysis electric power network’s role in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and makes a step to exploration for complex electric power network’s dynamic charac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