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印染废水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对常州某印染厂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厂印染废水水质、锅炉烟气成分以及印染工艺低温余热现状.对不同种类的印染废水进行低温烟气余热蒸发处理及利用烟气中和碱性废水的方法处理.此方案可使废水的质量浓度提高约13%,每小时可处理废水量约27 000t,同时使废水pH降至7~9.  相似文献   
12.
对新型蓄冷系统——直接接触式冰蓄冷系统进行了火用分析,并通过与常见的盘管式冰蓄冷系统进行对比,发现直接接触式冰蓄冷系统的火用效率有极大的提高,从而表明直接接触式冰蓄冷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通过对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失的分析,表明提高系统火用效率的有效措施是系统中采用高效的与制冷剂相匹配的压缩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求焊接L齿型螺旋肋片管表面平均放热系数和焊接接触热阻的“二次回归双参数迭代法”和试验装置。用此方法分别求出在一定的管束布置方式下内部管排中的两种焊接L齿型螺旋肋片管的平均放热系数无因次关系式和焊接接触热阻的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特点和机理。通过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用双燃料运行与用纯柴油运行的性能差异,并分析了空燃比、引燃柴油量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非绝热毛细管中制冷剂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隐式差分格式和Runge-Kutta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用含氧柴油添加剂EGM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的方法,建立了超声波EGM-柴油在线混合装置,在4JB1直喷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含氧添加剂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荷时随着混合燃料中的EGM增加,碳烟和CO的排放显著降低;对NOx的排放影响很小;在小负荷时HC的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 (ITS)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 ,分析了国外 ITS发展的时代背景 ,介绍了美国 ITS的基本内容和国外部分最新的车载智能技术 ,分析了中国 ITS发展的基础、迫切性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水动力学(EHD)技术对工质R123进行了均匀高压电场下电场极性对池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该实验中,换热面为一平板并接地作为0电极,高压电极为平行于换热面的网状电极.实验的热流密度为2~25kW/m^2,电压为0~±25kV,得出了正、负电压下换热系数、壁面过热度、EHD强化系数和热流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施加正、负电压,强化系数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最终达到稳定值;高热流密度下,正电压有较弱的强化效果;正电压下的强化换热效果优于负电压下的强化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场对注入气泡和沸腾汽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了注入氮气气泡和R123工质沸腾汽泡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实验图像,并对气泡脱离壁面时的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氮气气泡和R123沸腾汽泡在电场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显著变化,电场强度越大,气泡的形状变化也就越明显,并且电场对沸腾汽泡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注入氮气气泡和沸腾汽泡的脱离体积在电场作用下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脱离体积有减小的趋势,且冷态注入氮气汽泡的体积在电场作用下的变化较沸腾汽泡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某造纸厂污泥颗粒在9种不同含水率下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污泥含水率的增大,临界流化速度u_(mf)逐渐增大,床层压降波动变大,流化变得不稳定,流化状态由散式流化向聚式流化过渡。当含水率大于38%时,穿孔和沟流极易发生,污泥无法流化。由于不同种类的污泥流化性质差异较大,前人试验条件各不相同,有关u_(mf)的计算还没有统一的公式。基于试验数据,介绍了两类常用的u_(mf)经验公式,比较后采用更优的模型推导出了此类污泥的u_(mf)计算公式。其他种类污泥的u_(mf)计算公式可参考本文方法较快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