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系统科学   145篇
丛书文集   172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9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34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揭示猪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梅山猪×大白猪杂交组合的背最长肌中分离到一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半定量RT-PCR进行鉴定,随后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得到该基因的cDNA全长.经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这个基因与猪的已知的基因没有明显的同源性.基因预测显示这个基因编码一个由18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且该蛋白质具有保守的PRA1 family protein的结构域,同时该蛋白质和人、大鼠、小鼠的PRA1 family protein 3分别具有88%,88%,87%的同源性,因此将这个基因命名为猪的PRA1 family protein 3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猪的PRA1family protein 3和人的PRA1family protein 3具有比大鼠、小鼠的PRA1family protein 3更近的亲缘关系.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这个基因在肌肉与脂肪组织中表达丰富,在脾中中等表达,在心、肾、卵巢、肺中少量表达,在肝与小肠中几乎不表达.同时对这个基因的功能及与猪的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WEB数据挖掘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WWW迅猛发展,WWW上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如何在这些信息中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成了数据组织和web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WWW,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Web数据挖掘.主要介绍了Web数据挖掘的原理、应用、实现以及它的最近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3.
首先介绍了TS流存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从1394总线的概念、特点及其协议栈三方面简要介绍了1394技术。重点阐述了TS流存储与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最后探讨了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Lorenz系统混沌解序列可预报性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Lorenz简化热对流模式产生了吸引子区域内的混沌解序列,对截取的序列进行了乎稳性和正态性检验.按照3种情形分别选取样本,并应用统计预报中的ARMA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均值生成函数模型等作出项报。比较分析表明:所选取方程组产生的混池解序列,呈现非周期、非乎稳、非正态特性等极不规则的分布,导致几种统计模型对于两个不稳定平衡状态间的不确定的突变情形基本失去了预报能力,系统行为几乎无法预测,其根本原因在于系统的混沌特性。但在某一不稳定平衡状态内,序列段呈现振幅不断放大的准周期振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几种统计模型预报的效果较好,说明在应用统计方法进行预报的前提下,系统行为存在着局部时段的有限的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55.
The first TI一based euprate supereonduetor,TI一Ba-Cu一(),was diseovered by 2.2.Sheng and A.M.Hermann仁1〕. TI beeomes supereondueting at 2.38 K.NumerousTI eompounds and alloys are supereondueting.TIMo6Ses has the highest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1 2.2 K among all non一euprate Tl eontaining alloyand eompound supereonduetors.Before thediseovery of the euprate supereonduetors,some TIeontaining oxide supereonduetors were found,among whieh TI。.3W()3 has the highest transitiontemPerature,2.14 K. Sinee the diseovery of TI euPratesuPereonduetors,two distinet families have beenidentified.Soon after the diseovery of TI一Ba一Cu-(),supereonduetivity was eonfirmed in TI一Ba一Ca-Cu一()samples.The ehemieal eompositions anderystal struetures of those eompounds were workedout as T12BaZCu()6,T12BaZCaCuZ()。,andT12BaZCaZCu3OI。[2〕.This 15 the first family of TIeuPrate supereonduetors,whieh features two TIatoms in eaeh ehemieal formula.  相似文献   
56.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和蓝田不同成因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薄层土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和变化规律都与土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C.T.R.成尔逊研究和改进云室的过程的考察.说明“云室”的功能随着其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模拟日晕现象到研究凝结的规律及电子电量的测定;威尔逊利用云室拍出的a粒子引起云室内气体凝聚的痕迹与H.A.布拉格想象中的a粒子径迹进行比较.得到惊人的、相似的结果后,云室就成为了观测基本粒子径迹的主要仪器.  相似文献   
58.
氮化硼先驱体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氯化硼,三乙胺为原料,在氮气保护气下,经低温反应合成了配位键化合物Et3NBCl3,再与(Me3Si2)NH反应,得到了中间产物(Me2Si)2NBC2和(Me2Si)2NB(Cl)NHSiMe3,进而通过热缩合成环和高分 子化后,获得了具有B、N六元环结构的BN先驱体,合成的BN先驱体,软化点为40-50℃左右,且热处理后软化点的温度可提高至60-70℃左右,可纺性能良好,获得的淡黄色,半透明且表面光滑的先驱体丝,在氮气中热分解至1500℃,获得了含有不量Si3N4和SiC的BN粉体,陶瓷转化率为38%。  相似文献   
59.
优系青蒿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和酶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高产株系025的cDNA文库中克隆到了一个编码青蒿法呢基焦磷酸合酶(AaFPS1)的cDNA(af1). 序列分析表明, 这一cDNA编码一个含34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39 kD. 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其他植物、哺乳动物及酵母的FPS相似, 也包含异戊烯基转移酶和聚异戊烯基合酶所共有的5个保守域. 此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表现出明显的FPS酶学活性.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 进一步测定了其酶学动力学. 上述结果将进一步推动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药食两用植物降血脂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药食两用中药中降血脂功能性成分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对目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黄酮类化合物从其多种生物学作用、提取方法及应用进行了阐述,为该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并说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来源广泛,毒副作用少,具多种用途的天然植物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