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最优匹配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我国汽车研究者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最优匹配研究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2.
调整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因素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进行柴油机优化设计和调整.以N485Q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选用配气相位、进气门间隙、排气门间隙、转速和负荷等5个因素作为调整因子,设计因素5水平试验方案.建立柴油机功率、油耗率和烟度随调整参数而变化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各调整参数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确定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通过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找出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对柴油机烟度排放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论述了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应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和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74.
为获得发动机和传动系在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方面的最佳匹配,必须定量研究传动系参数的改变对汽车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的影响。 1 性能模拟计算和分析方法 用于分析传动系参数与汽车动力性燃料经济性间关系的工具是汽车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模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用2.4-戊二酮钯-叔膦体系催化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结果表明: Pd(acac)2-PR3体系是有效的丁二烯和甲醇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四种有代 表性的叔膦 PR3(P=Ph-,PhO-,Pri-,Bun-)与 2,4-戊二酮钯组成体系的催 化作用,发现丁二烯的转化率、调聚产物的选择及两个调聚产物的分配比例同催化剂 体系中 PR 3的碱性和空间角有关。  相似文献   
76.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木质素磺酸盐分子中引入亲油基团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木质素磺酸盐具有较高的表面和界面活性,与石油磺酸盐复配,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研究表明,复杨体系中木质素组分含量越高,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所需时间越短;NaOH的浓度大高,界面张力升高。探讨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在复配体系中的作用,为木质素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7.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环境友好化学品,主要由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非光气法)和甲醇光气法(光气法)合成,这两种方法都使用了剧毒或有毒的光气和一氧化碳.而酯交换法是一种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方法.为此研究了Sa len-A l配合物体系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的行为.证明了Sa len-A l配合物体系不仅是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的优良催化剂,而且也能很好地催化后续酯交换反应.发现最佳催化剂是Sa len-A lC l/n-Bu4NB r,它们间存在协同效应.测得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120℃、反应时间2 h、n(M eOH)∶n(PC)=8∶1、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4%.  相似文献   
78.
用 Zr Cl4、Zr( CCl3CO2 ) 4、Zr( OEt) 2 Cl2 分别与 Et2 Al Cl组成 Ziegler-Natta型催化剂催化1 -丁烯二聚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 1 -丁烯二聚的影响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这三种催化剂对 1 -丁烯二聚的转化率顺序为 Zr( CCl3CO2 ) 4>Zr Cl4>Zr( OEt) 2 Cl2 .在最佳条件下 ,Zr( CCl3CO2 ) 4-Et2 Al Cl-Ph3P催化 1 -丁烯二聚的转化率为 95.1 % ,二聚物的选择性为 85.4 % .产物中有 C6 烯烃生成 ,证明锆配合物催化 1 -丁烯齐聚的金属锆碳键机理  相似文献   
79.
为实现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智能化控制,以流过励磁线圈的电流为基准划分了制动力矩档位,提出了以可控硅导电角为控制对象的制动力矩控制方法.分析了励磁线圈驱动电路及可控硅导电角触发电路,并基于可控硅导电角时序图,推导了各种档位下可控硅导电角的计算公式及低车速时最高档位判别公式,为实现自励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自励式缓速器可基本上实现制动力矩控制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80.
永磁式缓速器的稳健性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稳健性设计原则和Taguchi算法,永磁式缓速器的设计分为概念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以性能最稳定,波动最小,信噪比最大为目标,选取合适的参数作为内表,参数波动率为外表.用正交表排列设计参数,用F检验确定系统的最优设计参数和恰当的容差+算例选择制动力矩计算模型中的磁极数N、内半径r1及外半径r2为可控因素,制动力矩波动率作为质量特性输出值.结果表明:采用稳健性设计的永磁式缓速器可以较好地改善制动力矩波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